在原始中国秦汉时期,军队的管理看起来是由中央来进行的,其实际上真正的统治权是在该部队的将军身上。
这些个将军基本上都是有着亲卫队的,人数不等,故而当这些个将军退下去之后,家中大部分都会由原有的部众来当家丁使用。
对于军队的职业化则是在唐代之后的,当兵吃粮的习惯则是成形于宋代,在明代中央集权才真正的达成,清代达到了顶峰。
军队由中央来直接控制则也是从宋之后才开始的。
为什么呢?
宋太祖之所以会有“杯酒释兵权”的行为发生,一是怕再次出现陈桥的“黄袍加身”,二是武将的权力过大,君主不好控制。
其实之所以会怕也就是因为唐未的军阀割据造成的,谁是本事大,兵力多,就能够出兵来夺下皇位。
君主一般也不会太相信这些个武将们,总是会想一些办法来限制他们的发展,但是在那个混战的天下格局下,又不得不重用这些个武将,因为文官打不了仗,上不了战场。靠着儒家思想根本就解决不了现实的状况,这也就有了五代十国的乱象。
皇权的丧失,与对于皇帝的敬畏的丧失,只能说司马家的司马昭给开了一个特别不好的头儿,当街将曹麾杀死,这样让许多人都看到了一个结果,那就是皇帝并不是神授与的,而是可以靠着手里的刀和枪打下来的。
这也就南北朝打下了一个不好的基础,那就是杀皇帝比杀鸡都容易。
谁手里有兵,谁就能够当皇帝。
中原大地,三百年的杀伐史就此打开了。
一个类似于欧洲中世纪的黑暗时代,一个民族大融合的时代就在“衣冠南渡”的时候开启了。
赵暄想要打造的并不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国家,他更想要一个民主性质的国家,开启民智让百姓参与到这个国家的管理当中,虽然说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的难度可想而知。
另外,当今这个时代还不是一个以儒家为主的时代。虽然从国家管理上来讲,儒家确实较之道家等其他那些家要有优势的。
咱们不管现代的说法,只说对于礼仪和务实上来讲,董仲舒的新儒家是已经完全偏离了正统儒家思想的一个怪物,他的目的只不过是为了能够迎合上意,为了达到一个用儒家的思想来奴役和控制普通老百姓和一般读书人的工具,他不再是孔夫子与孟子所想到达到的那种理想的境界。
越是后世人,对于经典的理解就会出现更多的偏差,对于当时那个时代的不理解,也就造成了用今之思想去解释古人思想的现象发生,从而形成一套自己的理论,传承下去。
故而对于那些经典的解释也是层出不穷,想想其实也是一种可悲的情况。
赵暄的想法是尽量将这些诸子百家的书留在下来,让他们在自己的领域里继续发光发热,有学术上的讨论与争议才能够让一个学术发展,也才能够让一个国家的整体的文化底蕴得到发展。
所以,赵暄才会在这个阶段来将中央达到一个集权的现象,之后他们改变这个国家的一系列的行政方针,真正的培养出一批符合他要求的官员来对这个国家进行治理。
韩信、钟离昧、季布与英布来找到了赵暄。
“公子,楚国那边有动静了。”
“恩?”赵暄有些疑问的看着韩信。
“根据探报发回来的消息是,他们在淮河、石头城与云梦泽驻兵了。”
“这是要与扶苏开打了么?”
“听说是秦军从蜀地发兵五万,沿江而下了。”
“那看来咱们也可以动一动了。”
“是的。公子,方案已经做好了,就差您首肯了。”
“方案我还没看呢。我先看看。这样吧。明天,叫上张良他们,这个情况可就有意思了。”
“好的,那我去通知一下子房他们。”
赵暄挥挥手,韩信等人退了出去。
与此同时,赵国,邯郸。
赵王成看着丞相张耳道:“丞相,你说赵暄他们会不会来打我们呀?我们要不想好跑去那里呢?”
张耳一听这个话,也是气不打一处来。
这赵暄还不知道要不要打过来呢,结果你先想着跑了。
可是,张耳也知道,赵暄打过来是迟早的事情,只不过是早还是晚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