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前期,军政大事由军师负责,洪秀全退居幕后少理朝政,大权落在东王杨秀清手上。杨秀清凭借自身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率领手下强兵悍将逐步打开局面。随着太平军的实力不断壮大,杨秀清手中控制的资源也越来越多,他的野心也膨胀起来。
公元1856年(清咸丰六年)太平军攻破清军向荣的“江南大营”,解天京三年之围,太平天国形势大好。说实话,这一切都是杨秀清和他手下的一帮战将拼死打打下来的,和龟缩在天王府里整日享乐的洪天王真没多大关系。
杨秀清看着自己拼死拼活打下的江山,却让洪秀全仅仅凭“上帝次子”身份就坐享其成,还把自己压的死死的,很是不爽。于是,杨秀清假装“天父下凡”迫天王将自己由“九千岁”封为“万岁”,由此引发了震惊中外的“天京事变”。
而缩在天王府里的天王洪秀全也非无能之辈,拜上帝会是他一手创立的,在教中有着无与伦比的影响力。东王虽然握有军权,可手下将士却是清一色的拜上帝会教徒,没有天王坐镇,他杨秀清如何统领一帮教众?
这其实就是,东王杨秀清掌握军权,洪秀全掌控宗教大权,杨秀清掌握实权,可大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却是洪秀全,就是两架马车拉着太平天国往前走。在早期,为求生存、发展,这种结构并没有显示出什么大问题,但当太平天国发展到了一定程度,特别是定都天京后,这种两个中心的政权结构的弊端就显现出来了。
围绕着政权的控制权,天王洪秀全和东王杨秀清之间的你争我斗,矛盾重重,积怨是越来越深。东王嫌天王碌碌无为,占着茅坑不拉屎,天王怨东王贪得无厌、咄咄逼人。
这次,东王借“天父下凡”逼封“万岁”,就是要在大义上和天王平起平坐。加上东王手握兵权,这以后还有谁能制衡他?天王知道,如果自己再不出手,以后怕是想出手也没机会了,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万般无奈之下,天王决定铲除东王,密令北王韦昌辉和翼王石达开率兵赶回天京,对付东王。在天王洪秀全的授意下,北王韦昌辉迅速行动,带兵赶回天京,包围东王府,杨秀清及其家人被杀。
杀红眼的北王韦昌辉,为确保自己不被报复,趁机把东王幕府部属、他们的家人及其他军民共2万多人全部斩杀。
随后,翼王石达开抵天京,见此情形,责备韦昌辉滥杀,二人于是不欢而散。面对杀气腾腾的北王、血腥的天京城,石达开异常警觉,感觉形势不妙,当夜带着心腹迅速逃出天京城外。其后,北王韦昌辉声称受天王洪秀全的密令,尽数诛杀翼王府中家属。
翼王石达开获悉惨剧发生,悲愤交加,彻夜未眠。并连夜召集部属,在安徽举兵靖难,上书天王,请杀北王以平民愤。天王见全体军民都支持石达开,遂下诏诛韦。
天京事变后,由于东、南、西、北四王均已死亡,太平天国合朝推荐石达开主持朝政,为了朝局的稳定,洪秀全被迫答应此事。
但东王的前车之鉴,让天王很难再信任手下这些悍将们。洪秀全虽然答应让石达开主持朝政,却不肯授予他“军师”的地位,只封他为“圣神电通军主将义王”。待局势稍见好转,为自身安全着想,随即启用其兄弟,分别封洪仁发为安王、洪仁达为福王(均为二等王),以牵制翼王。
在天王的示意下,安王、福王肆意插手朝政,四处安插心腹,甚至卖官卖爵,让石达开难有作为。为免再次爆发内讧,1857年5月,石达开被迫率数千人逃出天京,前往安庆避祸。
天京事变使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燕王秦日纲三王被杀,翼王石达开远走,是太平天国国运的转折点。在此以后,元气大伤的太平天国已经失去了和清王朝争霸天下的本钱,慢慢走向没落。
1858年(清咸丰八年)9月,陈玉成、李秀成率军攻占浦口和扬州,大破清军江北大营。清军乘太平军东下,攻安徽、据太湖、扑安庆,李续宾率湘军连陷潜山、桐城、舒城,攻三河镇,进逼庐州(合肥)。陈玉成率兵回援。
11月,陈玉成部攻克三河清营,太平军歼清军六千人,击毙李续宾、曾国华。清军从安庆外围撤走。天京周围局势在“天京事变”后出现了再次趋于稳定的有利态势。
但是,清朝和天国之间强弱态势未变。自1853年3月29日,洪秀全在杨秀清和文武百官、黎民百姓的跪迎欢呼声中,进入金陵城,并宣布定都金陵,改名天京,正式建立了与清王朝相对峙的太平天国。
自此以后,太平天国始终处于保卫天京的被动挨打的怪圈中,已经失去了战略主动,失去了对外攻城拔寨、拓展控制疆域的能力。
加之后来的天京事变,太平天国更是元气大伤,明眼人都看的出来,照此情形继续发展下去,太平天国终将会步入末路。这让部分具有战略眼光,包括翼王石达开、忠王李秀成、英王成玉成在内的太平天国中高级将领深感忧虑。
1859年(清咸丰九年)春,由于天京周边局势得到暂时的稳定,天京城亦开始逐步恢复了一些人气。人们在田间上劳作,忙乎着春耕。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农夫们怀揣着一年的希望,盼望秋天能够收获一家人能够保命的粮食。
天京城内的皇城里,天王洪秀全也在谋划天国的未来,一个自己可以掌控又能扛住清妖的太平天国的未来。此时他正坐在御书房的案台边,手里拿着一份奏章看了又看,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玕弟终于要回来了,回来好啊,洪天王满心的欣慰。
实在是太难了,“天京事变”虽然除掉了东王杨秀清,但同时北王和燕王也被诛,翼王负气远走,国内的中高层将领已有人心不稳的趋势,队伍不好带啊。
军队的损失也就算了,再招就是了,没什么大不了的。可信仰的坍塌却是要命的事,人心很容易就会散了。东王虽然是罪该万死,可他毕竟是代表着“天父”,就这么挂了,怎么说啊。
虽然弄了个“东升节”,对外宣称东王升天回天庭去了,掩盖了过去。可是这北王诛杀东王的事参与的人实在太多,总不能全杀掉吧。
所以,还是有不少人知道东王就是被咔嚓掉的,就是被这死鬼北王杀掉的。天父啊,泥马,就这么挂了,谁特么还信上帝、信我这个上帝的次子天王。
再者,自己手下能打的战将是有不少,能文能武的帅才也不缺,成玉成、李秀成、杨辅清、李世贤等等都是,可天王对他们心中没底啊。
所谓人心隔肚皮,谁知道会不会再出一个东王第二什么的,那就闹大发了,还是自己的兄弟才可靠。原本想依靠长兄、次兄来协助自己控制朝堂,谁知这两混蛋,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能力不足也就算了,还任人唯亲、收受贿赂,搞得是天怒人怨,尽添乱。
不得已只能把他们给撤了。现在是大事小事都得操心,交给他人又不放心,真心累。
咸丰九年(1859年)三月二十日,洪仁玕抵达太平天国首都天京。
次日,洪仁玕进天王府,和天王洪秀全闭门会谈了近两个时辰。由于二人会谈时,屏退了所有人,谁也不知道他们兄弟二人究竟说了什么。只是,会谈结束后,天王洪秀全非常高兴,封洪仁玕为“开朝精忠军师顶天扶朝纲干王”,总理朝政。
洪仁玕生于1822年,小名谦益,号吉甫,广东花县(今广州市花都区)官禄布村人,太平天国着名的政治家,洪秀全的族弟。洪仁玕自幼喜读经史、天文历数,参加科举考试失败后以教村塾为生。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洪仁玕洗礼入教。他在清远一带任塾师。一面教书,一面宣传教义,发展教徒。洪秀全与冯云山在广西桂平筹划起义时,洪仁玕在清远,没有参加。
后来,洪、冯两姓族人在清兵围捕下在谷岭起义,失败后他于咸丰二年(1852年)四月逃亡到达香港。在香港,他结识瑞典巴色会教士韩山文(hamburg theodore),受洗入教,韩山文死后,他任伦敦布道师,学习天文,留心西方文化。
通过学习,洪仁玕的思想认识达到了新的飞跃,他再也不是过去那个仅有农民意识的人,他已成为具有近代意识的知识分子。在他脑海里,已经逐渐形成一个用发展资本主义来改造中国的方案,这就是日后他的《资政新篇》的由来。
洪仁玕受天王重用,掌管天国朝政,于是立刻开始组建自己的团队,雄心勃勃准备大干一场。根据他对世界大势、西方文明的了解,写了一部《资政新篇》,进呈天王。主张学习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科学技术,走富国强兵之路。
发展交通、办理邮政、开采矿藏、兴办水利、奖励制造、开办银行与保险、普设乡官乡兵、设立新闻官、建立公库和税务机关,严禁贪污,发展文化教育卫生事业,奖励慈善事业,禁止迷信,禁止饮酒及吸黄烟、鸦片,禁止溺婴、买卖人口及使用奴婢等。
他还主张与各国通商,在不干涉内政的前提下允许外国牧师和科技人员来中国工作。
他甚至提出:“万方来朝,四夷宾服及狄戎蛮鬼子,一切轻污之字,皆不必说也。盖轻污字样是口角取胜之事,不是经纶实际,且招祸也。”
可以说,他是当时(不仅仅是太平天国,也是整个中国)最为了解西方、了解世界,开明、务实的思想家、政治家之一。洪秀全在多数条文下,都批示“此策是也”,命令“遵刻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