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了小助理的工作,楚铭并没有轻松多少。
轩意在工作的时候是极其认真的,他这个挂了副总编剧的人,也得跟着他一起认真。
本来对于楚铭的空降,编剧组有些人很不满意。但在得知楚铭的身份和后台之后,那些人即使不一定去巴结,但也绝对不敢说坏话了。
倒不是他们有多虚伪,不过是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而已。
轩意虽然工作上要求很高,但比起之前的楚铭跟随的编剧,对楚铭的指导的确更详细一些。
倒不是那些编剧藏着掖着,只是毕竟不是什么多么熟悉的人,也没有拜师之类,不可能手把手的教。
楚铭基础为零,还真得要手把手教基础。至于更高层次的注意事项,那几个编辑已经教的差不多了。
楚铭自己也有看书自学。但有些看书并不能了解的太清楚,甚至楚铭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原来了解的并不清楚。在轩意讲解之后,楚铭才恍然大悟,并将之前学的东西融会贯通。
楚铭本来以为跟着编剧学就可以了,现在他考虑去报个班,系统的学习一下。
轩意建议道:“你可以报一个网络课程,中戏帝影都有录播的网络课程卖,这样时间比较自由。有什么不懂的,就来问我。”
轩意已经算是比较成功的编剧了,这话也不算说大话。
楚铭立刻拿出手机,在轩意的帮忙下,选择了一个网络课程并购买,行动力杠杠的。
除了轩意电视剧的编剧之外,楚铭还要忙自己电影的编剧。
不过毕竟是自己的小说,所以在写剧本的时候,烧脑程度稍稍好一些。至少不用去揣摩人物思想。
在轩意的教导下,楚铭对写剧本更得心应手了一些,他那主编剧也对楚铭赞不绝口,说楚铭再磨练一下,至少自己小说的剧本,担任总编剧是没问题的。
他已经把握住了编剧的节奏。
编剧并不一定要多少的文笔,那剧本不是小说,不需要你细致的描写。剧本最重要的,是节奏感。
一集电视剧,一场电影,就那么多时间。怎么在有限的时候,勾住大家的兴趣不放,就是编剧的功夫。
有些电视剧,讲了好几集都平铺直叙让人提不起兴致,那可不仅仅是导演和演员的锅。
精彩的剧本,是一部好剧的基本。
即使是被人评价为毫无内涵毫无逻辑的商业片,在剧本节奏把握也是很看重的,甚至说,更看重。
怎么让毫无内涵毫无逻辑的剧本,在拍摄时表现的高|潮不断,这就是节奏。
即使最后看完之后说好傻,但在看的时候,还是很爽的。
爽点,就是节奏。
楚铭终于渐渐摸索到这种节奏。
在两边担任编剧的同时,楚铭的《大汉》终于写完了第一个剧情。
楚汉争霸结束,刘邦称帝。
楚铭在项羽之死的时候,即使读者们前面评判项羽的人很多,对项羽的弱点说的头头是道,看着项羽从楚汉之争占尽优势到渐渐败北多是惋惜甚至愤怒。但项羽之死,还是让读者们很是难受。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霸王别姬,千古绝唱。
论帝王之道而言,项羽的确不如刘邦远矣。但论个人魅力,项羽并不输于刘邦,甚至因为他的专情,他的英雄气概,后世比刘邦人气更高可想而知。
项羽在乌江边,以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为由,于江边自刎,而后被想要用他的尸体领赏的宵小分尸。
英雄最终遭此侮辱,让读者们心里怎会好受?
即使后来刘邦将项羽的尸体拼好并以鲁公之礼厚葬,也无法减轻读者心中沉重的一星半点。
楚铭写这一段剧情的时候,心情同样很沉重。
刘邦厚葬项羽可能有政治作秀的因素在里面,但为其哭泣却一定有真心。
刘邦是真的敬佩这个对手,并真心为其惋惜。
或许有人说这是胜利者的惺惺作态,但刘邦对项羽是肯定认同的。
司马迁在写史记的时候,虽然对项羽多有批判,但却将项羽放入帝王本纪中,项羽成为唯一不是帝王还进入帝王本纪的人,可见司马迁对其评价也绝对不低。
那些批评,和读者们一样,更多的是惋惜。
但无论怎么惋惜,项羽的时代终究过去了。汉朝终于建立。
剧情发展在这里,就只剩下收尾了。
但这收尾也并不短,没有个二十来万字也写不完。
刘邦在登基之后,开始铲除异姓王,并定下“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的白马之盟。
狡兔死,走狗烹。
如此悲哀,却是常态。
除了猜忌并大规模铲除功臣之外,刘邦还举兵匈奴,却被围困白登,靠着贿赂单于的阏氏,即匈奴皇后,才幸免于难,而后靠和亲来维系边疆安全。
楚铭借由刘邦之口,不断感慨“朕无能,无能啊”。
在封建王朝这个男权社会中,女子地位远不如男子,而男子若不能庇佑妻女,也是无能的表现。
所谓男子无能,女子和亲。
楚铭在《大汉》第一部中,只略微的点了一句和亲。
而在第三部汉武帝中,才会点出两位对汉朝对匈奴政策中举足轻重的两位女子。
以及那首千百年后,仍旧令人闻之落泪的《悲愁歌》。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
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旃为墙,
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
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而细君公主,仅出塞五年便香消玉殒,埋骨他乡,终其一生,未能返回故里。
.....................................
《大汉》的第一部,前面大半部分都是爽文,一个小人物成长成帝王的爽文。
后面虽然较为压抑,但谁也知道,一个王朝的开端,不可能立刻就进入盛世。历经战乱,刘邦不过只能开个头而已。
即使让读者大骂的铲除异姓王,理智的读者都知道,这是封建帝王所常做的事。
稳固政权而已。
刘邦能反了项羽,别人也能反了刘邦。
不过也有读者说,封同姓王也不安全,藩王仍旧拥兵自重,并不会因为和皇帝同姓同宗而老实。
甚至,因为大家都姓刘,想当皇帝的心还更重一些。
这的确是第二部、第三部的主线之一。
在第二部开端,就是沉重的氛围。
第一部的开头是波澜壮阔的农民大起义,让读者一看就觉得爽。
第二部的开头却是宫斗戏份,让读者误以为自己穿越到了女频。
楚铭为了写好这出戏,还真看了不少女频的宫斗宅斗文。
刘邦死后,吕后专政。汉惠帝抑郁而终后,吕后前后立少帝并摄政。
这时候还不能叫垂帘听政,因为当时社会对女子礼教并不苛刻,吕后见外男不需要垂帘。
平心而论,吕后有从政之才能。在她摄政之下,虽然朝中多纷争,但汉朝大致上还是延续着刘邦休养生息的政策,国力渐渐增强。
但朝臣们可不愿意吕氏真正取代皇帝,那些拥兵自重的刘氏藩王们更不愿意。当吕后逝世,就是诛尽吕氏之时。
读者们先是有些不适应,后来觉得这宫廷里的勾心斗角也看得很过瘾。
只是吕后手段太残忍,让读者们有些毛骨悚然,并高呼不敢在晚上看文。
什么用竹签刺死韩信,什么把戚夫人做成人彘,实在是看着就让人浑身发抖。
这女人实在是太可怕了。
追楚铭文的有不少女读者,女读者中有不少是作者。她们对这一段历史十分感兴趣,纷纷请求楚铭开放同人授权,很想写吕后和戚夫人相关的故事。
楚铭想了想,觉得开放也成。他那个时代,写历史同人的文不少,写吕后和戚夫人的也不少。
只是开放,要等他全本完结之后。
全本完结,西汉盛世的故事讲的差不多,写同人的应该不会偏离太过。
楚铭一直以为,那些写吕后这段历史同人的,肯定很同情戚夫人,会死命黑吕后。
到后来他看到相关同人之后,发现虽然的确有帮戚夫人弄死吕后的,但绝大多数居然是站在吕后这边,就算有写和戚夫人没仇恨,但也不会黑吕后,楚铭感觉……有点出乎意料。
这大概是男性思维和女性思维的不同?
这些都是后话。楚铭在完结第一部的时候,就接到了影视公司的邀约,想要第一部的电视剧改编权。
楚铭还是第一次书没写完,就有影视邀约的。
出版倒是正常,很多有点名气的作者都是写多少出多少。但影视改编本来就难得,楚铭整本书还没写完,就被公司看重,实在是让他很惊讶。
不过他还是拒绝了。
虽然那个公司很有眼光但是很没有诚意啊,因为提前邀约就想压价什么的,楚铭才不干呢。
等全本结束了三本打包卖高价不好吗?他又不缺钱。
咳咳,不是钱的问题,是诚意,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