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舒雅看了他一眼,道:“你倒是挺机灵,这么快就想通了。”
“这不废话吗?”姜明道:“既然要使用《生死簿》唤醒他们,那肯定是和阴间的力量有关,莫非……”
“拘灵……不是,拘神遣将!”大花突然叫道:“这破名字瞎抄,总是害我叫错。姜明,我想起来了,《生死簿》的力量,可以转化阴神,即便是在飞升路上,也是个传说级的东西,我们手里居然有这么多。”
“转化阴神?”姜明心中一动,想到了阴曹地府中看到过的那些阴神。
望舒雅则是对大花说道:“行啊,这你都知道,看来你也是过关者了,不过,记忆出问题了,修为也被斩了?是在飞升路上犯了不小的忌讳呢。”
大花挠了挠头,道:“具体的我也说不清楚,随着实力的提升,总有一些模糊的记忆涌上心头。”
姜明皱眉,看着望舒雅,道:“你的意思是,将曾经留在这里的守关者,转化为阴神,带到世间来?”
“嗯,差不多是这个意思。”望舒雅说道。
这让姜明大为吃惊。
阴神,那是阴间和阴曹地府才存在的东西,真的能带到这个世界来吗?
不过仔细一想,当初,在鬼仙船出世的时候,好像有一个来自阴曹地府的打更人出现过,那应该也是一位阴神,只不过实力没达到仙神级而已,是半步逍遥。
这么看起来的话,阴间的东西的确可以出现在世间,并不受干扰。
而其中的缘由,细思极恐,让姜明再次想到了“阴阳交界之地”的说法。
不久之后。
他们顺着这条通道,来到了地下深处。
地底之下,有一处巨大的空间,这里耸立着七座地下大坟,不如天坟禁区中的那些大坟巨大壮观,但也比寻常的坟头高出去了很多,像是七座矮山一样。
而且,这七座大坟,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很像是迷雾区中的彩色物质铸造而成的。
“你说……这七座大坟里面,会不会蹦出来七个葫芦?”大花靠在姜明身边说道:“如果真有,你就说我是你爷爷。”
姜明:“……”
有时候真的搞不懂大花在说什么。
“之前有人说,多掌握一页《生死簿》,在天地大变的时候,可能会多一份底蕴,这所谓的底蕴,就是召唤阴神么?有阴神庇护的势力,在天地大变中,确实可以得到许多的优势。”姜明喃喃道。
望舒雅道:“想要在神话落幕中,保下自己一身的道行,是要付出代价的,需要死一次,即便能在新神话年代苏醒,也是以阴神之躯降临,处于另一种生命形态,会受到诸多限制。”
一边说着,望舒雅来到了七座大坟前,道:“诸位,我来接你们了,可惜,只有四页《生死簿》,只能唤醒你们其中的四人。待到日后,有足够的《生死簿》残页,我再来唤醒你们其他人。”
话音落下。
望舒雅祭出了四页《生死簿》,每一页《生死簿》上的阴间文字,都开始闪烁诡异光泽,有一种神秘波动释放出来。
包括那块石头,上面的阴间文字也在发光,而且从石头内部飞了出来,在半空中凝聚成能量化的阴间文字。
最终,四页《生死簿》上的文字全都飞了出来,分别朝着面前的四座大坟之中投了过去,密密麻麻,融入到了当中。
一座青色大坟,通体如青金。
一座紫色大坟,通体如紫铜。
还有一座赤红色的大坟与一座蓝水晶一般的大坟,分别融入了一页《生死簿》的力量。
“神话年代的仙神,以阴神之躯归来,不知道会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姜明这般想着。
轰轰轰轰!
连续四声巨响,从这四座大坟之中传来,神光冲起。
但出乎预料的是,这四道神光冲起的刹那,便烟消云散了。
很快,四页《生死簿》的符文全都飞了出来,重新化作一页纸张的形态,从半空中徐徐飘落。
场面安静下来。
望舒雅黛眉紧蹙。
“失败了?”姜明问道。
望舒雅什么话都没说,她走上前去,冲着其中一座大坟一抹,轰的一声,这座紫铜大坟被她用九色神光炸开。
但是大坟之中,什么都没有,根本没有尸体,只有一道人形痕迹,像是灰烬一样。
“化道!”
姜明说道,脸色也变得不好看,道:“化道之后,还能成为阴神吗?”
望舒雅脸色凝重地摇头,道:“已经不可能了。”
轰轰轰……
接下来,望舒雅接连出手,将其余的大坟也全部打爆,毫无例外,里面全都是留下了化道的人形痕迹。有男有女,还有兽形痕迹,显然之前留下的八大守关之中,不只是人族,还有神灵异兽。
“全没了……他们失败了么?并没有躲过神话落幕,即便是将自己尘封在归道之地,最终还是化道离开了。”望舒雅神色复杂,感情到了最后,留下的八个守关人,只有自己活下来了。
接下来,望舒雅不死心的查看了一下化道痕迹,突然神色一变,道:“这上面残存有岁月气息,他们的肉身,并非是在四万年前的神话落幕时化道的,而是……在近一万年里,甚至是数千年前化去的。”
闻言,姜明一惊,旋即想到了什么,脸色变得有些难堪。
“当初将自己葬在这里的七个人,是以什么力量守护自身的?”姜明问道。
“旧神话之力,一种大势。”望舒雅说道。
得。
姜明暗暗一摊手,这下完了。
他的前世身叶斩仙将魔体葬在天坟禁区,彻底吸收了旧神话时期残留的大势,成全了这具魔体。
而天坟禁区附近,却有七具尸体需要旧神话的大势庇护,没了那股大势的庇护,即便不是在神话落幕的年代,但这片天地依然有着“化道”的力量,最终将那七人的道身给化掉了,让他们连成为阴神的资格都没了。
此时的姜明,心情是复杂的。
“这是……又背负了一桩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