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那位神秘的老者,也向留侯张良,清楚的表明了自己的真实身份,他并不是什么普通人,而是一个黄石头成了精。
当然也可以说是黄石头成了仙,而且那位神秘的老者,还告诉了留侯张良,自己真身的具体所在。
说是十三年后,在济北榖城山下的一块黄石,只有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留侯张良才能够找到这位神秘的老者。
这谁家的民间隐士,还能够变成石头啊,这不是黄石头成了精,变成了人,就得是人成了仙,变成了黄石头。
虽然咱也不知道,成仙了为什么会变成黄石头,难不成是那位神秘的老者兵解成仙之后,留下来的仙人遗蜕?
而且据说后来留侯张良,还真的就在济北榖城山下,找到了这块黄石,并且还将其给祭祀了起来。
一直到留侯张良死去,都是和这块黄石,给葬在了一起,咱也不知道为什么,后来这位黄石为什么就不再显形了呢?
难不成是因为泄露的天机太多了,让老天爷一怒之下,给彻底的打回了原形了?因为这位黄石公所说出来的那些事情。
就没有一件是不准确的事情,因为正好在十年之后,秦始皇嬴政死后不久,天下也就正好大乱起来了。
可不就是留侯张良发迹的时间到了么,毕竟像是留侯张良这种特殊人才,跟秦始皇嬴政又有血海深仇的人。
是绝对不甘心为秦始皇嬴政所用的,那留侯张良若是想要发迹进步,可不就得是天下大乱之后才有用武之地么。
至于后来指点留侯张良,该如何去寻找自己的真身,那就更是神奇无比了,连具体的时间地点都交代得清清楚楚。
不过,如果稍微细想一下的话,那么在这个故事里面,经不起推敲的地方,也就更加的多了。
几乎比留侯张良,单枪匹马地带着一个超级大力士,在博浪沙一带当众刺杀过秦始皇嬴政,然后又全身而退还要离谱。
毕竟秦朝的史料,能够保存下来的本来就不多,又遭到过某些人的蓄意破坏和删改,所留下来的东西就更少了。
再加上秦始皇嬴政,又是一个比较特立独行的皇帝,甚至连一个谥号都没有,因为秦始皇嬴政不喜欢让后人来评价他。
所以理所当然的,秦始皇嬴政也就没有绝大多数的皇帝,所都有的起居注这种,记录皇帝日常言行的东西了。
让后世之人很难去真正的去了解到,秦始皇嬴政的具体生平,虽然起居注这种东西,也不是不能够进行删改。
这里就不得不重点表扬一下唐太宗李世民了,为后世之人做出了表率,又开了一个好头。
让皇帝们的起居注,也逐渐变得不再可信了起来,但是起居注仍然还是一个可以了解皇帝本人的重要渠道。
就比如说因为秦始皇嬴政没有起居注,所以后世根本就没有任何的人知道,秦始皇嬴政这一辈子。
到底是经历过了多少次的刺杀,那么自然也就无法确定和认证,留侯张良所说的在博浪沙刺杀过秦始皇嬴政一事的真假。
而至于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留侯世家》之中的记录,秦始皇嬴政因为留侯张良在博浪沙的刺杀,然后就下令大索天下十日。
但是事实上,正如太史公司马迁所记载的那样,秦始皇嬴政连要杀他的人是谁都不知道,然后就下令全国通缉抓捕。
那么这个通缉和抓捕的对象又是谁呢?没错,是要抓捕刺杀秦始皇嬴政的刺客,可是谁刺杀的秦始皇嬴政也没有人知道啊?
毕竟秦始皇嬴政当时连一个具体的通缉对象都没有,这不就是在虚空索敌,和空气斗智斗勇吗?
所以说不管秦始皇嬴政,有没有真的下达过,这种在秦朝的全国范围内,通缉和抓捕一个未知刺客的愚蠢命令。
就算是秦始皇嬴政,真的下达过这种因为某种特殊原因,而故意语焉不详的全国通缉未知刺客的命令。
又怎么能够保证,人家秦始皇嬴政通缉的人,就一定是留侯张良呢?因为在《史记·秦始皇本纪》当中。
太史公司马迁其实这么记录的:‘始皇东游。至阳武博浪沙中,为盗所惊。求弗的,乃令天下大索十日。’
这么一看是不是就合理了很多,秦始皇嬴政在东巡经过了阳武博浪沙的时候,让当地的匪盗给惊扰到了。
也许是匪盗们头铁,劫道劫到了秦始皇嬴政的头上,也许是匪盗们匪盗们倒霉,打劫别人的时候,让秦始皇嬴政给撞上了。
但是总的来说,这件事情肯定是很让秦始皇嬴政生气,而且还没有把那些匪盗给抓捕到。
这就让秦始皇嬴政更加的生气了,也越发的感觉到了秦国内部治安的不稳定,各种匪盗肆虐横行。
这才让秦始皇嬴政下令,在秦朝的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为期十天的扫黑除恶行动,清剿全国各地的匪患。
很明显这才是一个真正符合秦始皇嬴政身份的表现,至少目标也非常的明确,就是清剿匪盗。
至少这一条政令传达下去,秦朝的地方官员们不会感到迷糊,当然也不完全排除秦始皇嬴政,在阳武博浪沙遭遇了刺杀之后。
又知道以秦朝当时各个地方的执行能力,想要深入民间抓捕几个曾经刺杀过秦始皇嬴政的刺客,无异于是在大海捞针。
所以秦始皇嬴政索性也就不去通缉那些刺客了,而是以被匪盗所惊为借口,迁怒于旁人。
让秦朝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为期十天的扫黑除恶行动,清剿各地的匪患,这种角度非常奇特的可能性。
否则如果真的只是为了,要抓住几个意图行刺秦始皇嬴政的刺客,又何须要大索天下这么麻烦呢?
秦始皇嬴政干脆直接封闭阳武博浪沙周边的这几个郡县地区,彻底禁止这个地区的人口出入。
然后再对这一区域,搞一次细致一点儿的人口普查,专门寻找那些可疑之人,不就十有八九。
能够把那两个意图刺杀秦始皇嬴政的刺客,给顺利地筛查出来么,何苦要劳师动众地大索天下呢?
弄得其他地区,连具体要找谁都不知道,而匪患却越剿越多了,当然了要是秦始皇嬴政再极端一点。
似乎也可以像后来《史记·秦始皇本纪》当中所记载的东郡坠石事件一样,直接就宁可杀错一千,也绝不放过一个地杀光周围的所有人。
不也可以顺利的杀死那两个,意图要杀死秦始皇嬴政的刺客么,很符合后世之人,对于秦始皇嬴政的刻板印象不是么。
当然了实际上这并不太可能,因为秦始皇嬴政虽然是一个史书之中公认的暴君,但是事实上秦始皇嬴政在征服六国的过程之中。
从来都没有下令屠过城,也没有下令屠杀过俘虏,至少在太史公司马迁的《史记》上面,没有留下任何与此有关的记录。
而且对于那些曾经为秦始皇嬴政,在扫灭六国中立下了汗马功劳的秦国将军和功臣们。
秦始皇嬴政也没有玩什么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卸磨杀驴把戏,真正做到了既可同患难,又能同富贵。
比如说王翦和王贲父子二人,在秦始皇嬴政扫灭六国的过程中,王翦和王贲父子二人帮助秦始皇嬴政。
一手灭掉了齐国、楚国、燕国、赵国、魏国这五个国家,可以说除了战国七雄里面最菜的那个韩国以外。
整个天下基本上都是王翦和王贲父子二人,为秦始皇嬴政亲手打下来的,这个功劳基本上已经是大到了极点了。
就这种滔天的大功,换到了华夏历史上历朝历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皇帝手底下,王翦和王贲父子二人,都难逃一个功高盖主的凄惨下场。
想要成功地活到老死,都绝对是一件天大的难事,可实际上王翦和王贲父子二人呢,却在秦始皇嬴政的手底下善始善终。
大概也是因为秦始皇嬴政这个人,有信心也有能力去驾驭王翦和王贲父子二人吧,根本就不怕什么所谓的功高盖主。
只此不杀功臣、不屠城、不屠杀俘虏三点,秦始皇嬴政就已经胜过了后世之中,绝大部分的帝王君主们了,而且还不是胜过了一点半点那么简单。
而且这些史书之中的记载,应该也是非常可信的,因为以秦始皇嬴政在儒家和史家中的人缘来看。
太史公司马迁连秦始皇嬴政,是吕不韦儿子的谬论都记载下来了,又怎么可能会放过秦始皇嬴政。
曾经下令屠过城、下令屠杀过投降的俘虏等事迹,不去进行一下详细的记录呢?还是那句话。
如果是跟秦始皇嬴政有关的好事,那么太史公司马迁多半是要一笔带过的,这里面固然是有太史公司马迁。
本身就倾向于儒家的私人喜恶,但同时应该也有汉朝的官方需求,毕竟如果秦朝真的那么好,又怎么能够显现出汉朝改朝换代的正义呢?
可要是跟秦始皇嬴政有关的坏事,哪怕是捕风捉影,又或者是明知道子虚乌有之事,恐怕也会被太史公司马迁给大书特书。
而就是在太史公司马迁的特殊关照记录下,秦始皇嬴政也没有在《史记》中,留下任何有关于秦始皇嬴政。
曾经下令屠城和下令屠杀过投降俘虏的记录,由此也可见,秦始皇嬴政应该是真的没有做过这种事情。
反而是在史书中,被称赞为是反抗暴秦的英雄人物们,诸如西楚霸王项羽和汉高祖刘邦等知名英雄人物们。
都或多或少的屠过城,也杀过投降后的俘虏,至于汉高祖刘邦在当了皇帝之后,因为各种原因杀过的功臣那就更是数不胜数了,无需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