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浪书院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只是孙仲谋首鼠两端,不可尽信,且合肥在其手,在拿下徐州之后,下一步,便是要将合肥,乃至于濡须口都打下来。”

丢了合肥,是曹丕政治上的污点。

毕竟在他继位的时候,曹操留给他的天下里面,这合肥是在魏国治下的。

反而是他带兵南征了之后,这合肥却是丢掉了。

对他来说,这简直是奇耻大辱。

而若是能将合肥拿下,进而将濡须口拿下,他曹丕在魏国的声望,将会更上一层楼。

当年父王都没办到的事情,我办到了,他倒是想看看,谁敢说他不如先王!

“不可尽信,倒也是可以利用一番,听闻吴国设立刺奸屯,以二乔为美人计,刺杀那汉国太子刘公嗣,刺杀不成,汉国已经是向吴国问罪了,或许可以挑拨汉国与吴国之间的关系,若是他们两国互相攻伐,则我大魏必然坐收渔翁之利。”

想法是好的,但是这两个会不会打起来,便是曹丕,心中也是一点底都没有的。

“如今宗室人才凋敝,还望子孝叔多多甄选族中才俊子弟,好生历练,以备将来之需。”

曹丕看向武将侧主位上的老者。

此人须发已白,身形虽然壮硕,但暮气浓重,也是到了人生的末尾了,正是曹仁。

“曹家、夏侯家之中,有几人倒是有才学,臣下正要举荐给陛下呢!”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曹魏内部派系之间、是分等级的。

魏武是创业之主,百战艰难。其僚属地位高低,全看功勋大小;换言之,僚属地位完全从属于“功能性”角度。

即魏武所谓“重贤轻名”。

曹魏内部派系形成原因各异。

既有通过“血缘关系”形成的曹氏。

也有通过“婚姻关系”形成的夏侯氏。

还有根据“地域关系”及“地方宗族势力”形成的各地强宗,比如谯沛系、汝颖系、河北系等等。

一言蔽之,在魏武时代,曹魏阵营派系地位、大致如下所示:

曹氏≈夏侯氏>谯沛系>颍川系>兖州系>河北系>其他。

曹丕作为继任者,自然是要萧规曹随,大方向还是紧跟着曹操生前的步伐的。

现在曹氏宗亲中,尚还活着的人中,有影响力的,便只剩下这么几位了:

曹仁在魏武朝官至车骑将军,魏文朝官至大将军、加大司马衔。

曹洪在魏武朝官至都护将军,魏文朝累官至骠骑将军,位特进。

曹真是曹纯死后的继任“虎豹骑”骑督。官至中领军。

曹休亦至中领军。典中军。

夏侯、曹氏,世为婚姻,以亲旧肺腑,贵重于时。

夏侯氏是曹氏姻亲,在曹魏阵营内部地位仅次于曹氏。

且因通婚缘故,夏侯二代、三代们,与曹氏多为中表亲,血浓于水,互为表里。导致文、明二朝,夏侯氏几乎获得了与宗室曹氏相等同的政治地位。

但随着夏侯惇夏侯渊的相继离世,剩下的夏侯氏二代们,影响力也大不如前了。

能拿得出手的,也就中领军夏侯楙,以及征南将军都督荆、豫军事夏侯尚。

比之一代夏侯氏来说,已经是大有不如了。

谯沛系旧人,是曹操的老乡。曹魏阵营内的第三梯队。

有道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农业文明下,生产力低、抵御灾害能力差。地方宗族如不想被天灾饿死、土匪害死,就只能抱团取暖。以血缘关系结成的宗族势力、以地域划分结成的乡党势力,从三国时代一直延续到清末。

即便是到了二十一世纪,这乡党的势力,还是能够体现出来。

谯沛系老乡,便是曹操在宗族、外戚之下最为倚重的团体。

不止是曹操,三国汉季军阀,皆是如此。

袁绍重用河北名士(尤其是韩馥系旧人,清一色的河北出身);孙权重用江东豪族(朱、张、顾、陆、虞);刘先主贵荆楚名流、刘后主擢川蜀才俊,皆如此类。

颍川系是曹操智囊谋主的大本营。是曹操阵营内的第四梯队。

诸夏侯曹氏、谯沛系掌兵;颍川系则掌外交和钱粮。

其间出来的人才,就不需要赘述了。

荀彧,荀攸,钟繇,钟会等

太多太多了。

至于兖州系与河北系.

崔琰、徐奕,一时清贤,皆以忠信显于魏朝;丁仪间之,徐奕失位而崔琰被诛。

兖州系与河北系,这两家儿是后娘养的。

原本还有地方督军派别的。

比如臧霸、文聘等。

然而臧霸反魏,割据徐州,文聘被刘禅所败,如今与于禁镇守江夏,这一股势力,也就随之消逝了。

这是魏武一朝的格局,到了曹丕这里,又不一样了。

随着九品官人法实施,颍川系已经逐渐抬头,而曹家夏侯家因为二代中有能力的人实在是太少,有渐渐被赶超的架势。

兖州系与河北系之前巴结曹丕,在曹丕上位了之后,他们也终于是摆脱了后娘养的局面,只是在朝中依然不如颍川系的罢了。

九品官人法的实施使世家抬头,原本因为曹彰夺嫡叛乱,而使曹丕疏远近亲以及曹家宗亲的曹丕,不得不继续倚重宗亲,大力提拔宗室之中的有才学者,期许着宗室与世家之间,达成权力的平衡。

只是

这种脆弱的平衡,不知道能维持到什么时候。

曹家、夏侯家,毕竟只有两家而已,而且养尊处优,溜鸡斗狗之辈越来越多,相反那些世家的人才,却是络绎不绝的产出。

此消彼长,这种平衡,自然很快就会被打破了。

现在曹丕也是在思考,如何能够抑制士族的权力。

这天下毕竟是他曹家的天下,而不是世家的天下。

正在曹丕思索的时候,殿外有内官上前通禀。

“启奏陛下,御史中丞司马仲达求见。”

司马懿?

曹丕愣了一下,便是在一边,原本脸上带着笑容的吴质这脸上的笑容也是渐渐消失了。

这司马懿,居然没死,在这个关头回来了?

“让他进来吧。”

司马懿自请去巴地,原本是要立功的,但是现在看来,这立功看来是没有了。

曹丕计算着时间,难道这么快,这巴地便被那刘公嗣平定了?

异族人,恐怕没有那么容易对付吧?

原本其乐融融的宴会,因为司马懿的到来,显得有些沉闷了。

曹丕挥了挥手,斥退了那些优伶美姬。

未过多久,一脸风尘的司马懿,便到了殿中。

“臣下拜见陛下,陛下万岁。”

司马懿现在的容貌,确实算不上好。

他的脸庞苍白而瘦削,深陷的眼眶透露出数月艰苦跋涉的辛酸。头发已长到腰臀,散乱在脑后,颤抖的双手在发丝中拂过。身上的衣物早已褴褛,褶皱中似乎还有煤尘和泥土的痕迹。

只有那一双眼睛还算是明亮,可谓是炯炯有神。

吴质见到司马懿这副模样,嘴角微撇。

都入殿觐见了,穿得这般寒酸,是要做给谁看呢?

虚伪!

而曹丕看着司马懿如此落魄的模样,心中略有震动。

“爱卿平身。”

看着司马懿颤颤巍巍的站起来,曹丕心中触动更大了。

当时在得知汉国太子刘公嗣准备对巴地用兵的时候,朝堂之中虽有人献策,不能让汉国太子刘公嗣得逞,但却没有一个人愿意涉险。

关键时刻,是仲达不顾个人安危,自请去巴地。

现在看来,这在巴地的几个月时间内,确实是耗费心神。

不仅瘦了几十斤,便是连形容,都开始变得枯槁起来了。

这才是我大魏忠臣啊!

曹丕在心中感慨道。

“爱卿远赴巴地,不知巴地情况如何了?”

巴地情况如何了?

司马懿面露惭愧之色,说道:“汉太子刘公嗣入巴,一路势如破竹,两月之间便平定巴地賨人,半年的时间,便是彻底将巴地掌控在手,巴地由原来的羁縻之地,变成汉人熟地矣!”

两个月平定巴地賨人,半年掌控整个巴地?

要知道,巴地可是数千里之广,且山川众多,树林茂盛。

便是你汉军再强,人家躲到深山老林里面去,你能奈他何?

但就是这种情况下,两个月便能将賨人打败收服,半年内掌控巴地。

那刘公嗣难道真的是神人不成?

曹丕自诩,若是他去了巴地,就算是能够平定巴地,也无法做到如此迅速的平定巴地。

这哪里是汉太子刘公嗣,这分明是大汉超人刘公嗣。

曹丕面容剧变,片刻之后,他这才问道:“不知道汉军的损伤如何?”

半年掌控巴地,相比是通过许多战争方才达成的罢?

其损失,必定惨重无比!

曹丕心中想道。

“汉军的损失,怕只有数百人而已。”

数百人?

曹丕脸上露出震惊之色。

“这不可能!”

拿下偌大的巴地,怎么可能才损失数百人?

难道那刘公嗣会法术不成?

便是吴质也忍不住在一边讥讽道:“莫非仲达没去过巴地?只是随意编排,将那刘公嗣说得如神人一般,来恐吓陛下?”

司马懿理都没有理吴质,对曹丕继续说道:“臣之所言,句句属实,那刘公嗣以夷攻夷,编撰三书,洗脑賨人,成为賨人卫,让賨人卫为汉人冲锋陷阵,汉军根本不需要如何流血”

司马懿将刘禅在巴地做的事情悉数与曹丕道来,手上还拿着三本书。

“这便是三书,即《太子言行录》、《汉巴一家亲》、《打倒賨人反对派》,还请陛下鉴纳!”

内官将三书送到曹丕身前案牍上,后者忍不住将太子言行录打开来。

看了没有多久,眉头就紧皱起来了。

接着打开汉巴一家亲,只是看了前言,便忍不住叹息一声,最后拿起打倒賨人反对派。

之前脸上的疑惑之色,便全部散尽了。

“那刘公嗣善于鼓动人心,其麾下间军司,在我大魏国境,只言片语便让人心浮动,朕不知道杀了多少人,也没有止住这股思潮。那巴人不过是蛮夷也,如何是那刘公嗣的对手?看来这便是其半年掌控巴地的秘诀。”

可惜那刘公嗣对付的是巴人。

而他要对付的是臧霸,不然这刘公嗣的法子还可以借鉴一下。

学习对手的优点,这不丢人。

不过

分化人心,这一招确实是可以用在徐州方面。

毕竟臧霸在徐州虽然有声望,但他魏国在徐州也是有影响力的。

若是能不出兵便拿下徐州,那是最好的。

那刘公嗣以夷杀夷,我曹子桓可否以徐人杀徐人?

似乎也并非是不可能。

曹丕正盘算着如何用刘禅的方法,来收回徐州,在这个时候,司马懿的声音却是传了过来。

“陛下,吴国派出二乔刺杀刘公嗣,或许可以用这件事,挑拨吴国与汉国之间的关系。”

刺杀之事?

吴质当即说道:“方才我便已经和陛下谈过此事了。”

“那陛下的想法是?”

“可以利用,但两国之间都不是傻子,一件刺杀之事,很难让两国真正开战。”

司马懿当即拱手,对曹丕说道:“汉国势大,并非是在国力上,而是在正统性上,如今天下人大多数都认为那刘公嗣有天命在身,乃是三兴大汉的明君,有此等声势在,那孙仲谋必定如鲠在喉。

臣下愿意做使者,出使东吴,若是能让吴国与汉国刀兵相见,这是最好的,最差,也能通过吴国刺杀汉国之事,挑拨两国之间的关系,顺带着与东吴结盟,以广陵郡为诱饵,让吴国与我魏国两路进兵,收取徐州!”

想法很好。

现在的曹丕,正有收取徐州的志向。

但是看到司马懿瘦弱的模样,他心中又有些担忧。

“仲达奔波巴地,本就损耗了元气,若是再出使吴国,舟车劳顿之下,朕很担忧你的身体。”

司马懿当即说道:“为陛下奔波,为魏国效力,臣下万死不辞!”

那声音,那语气,当真是魏国第一忠臣!

“好好好!”

有如此臣子,何愁我大魏霸业不兴?

只是

他看向司马懿,说道:“毕竟是开春了之后,再用兵事,还有几个月的时间,伱便回家过个年,陪家人罢,也休养几日,再行出使之事。”

“这”

司马懿刚要拒绝,但曹丕已经是摆了摆手了,他说道:“你不必说了,此番你入巴有功,擢升两级,特进入宫,随侍朕之左右,再赏锦缎千匹,宫女十人,以示嘉奖。”

特进入宫。

锦缎千匹。

宫女十人。

吴质在一边羡慕得脸都紫了。

陛下,我才是你最宠信的那个臣子。

这司马懿,是哪里来的妖艳贱货,陛下你的心不要给他迷走了啊!

吴质在心中狂吼,那脸上的表情仿佛在说:

明明是我先来的,为什么他却得殿下宠爱?

我才是真正的大魏忠臣,他司马懿鹰视狼顾,头生反骨,陛下你怎么看不清楚呢?

……

ps:双倍月票加更,求月票。

带状疱疹,痛苦不堪。

诸君若发现身体不适,切莫讳疾忌医,及时找准病因。

–_–

(本章完)

dengbidmxswqqxswyifan

shuyueepzwqqwxwxsguan

xs007zhuikereadw23zw

方浪书院推荐阅读:史上最强练气期方羽上唐小柔无敌小兵三国行三国:杨卓来了这个书生不能惹三国:组建最强武将集团名门医女我的谍战岁月三国:我吕布一口真气可灭万军开局十选三,召唤十神将称霸异世极限保卫白马啸三国,我父公孙瓒捡到一只始皇帝大秦:哥,把刀放下帝国雄心鬼王绝宠:逆天废材妃穷不拉几的李二签到物资每日有,逃荒路上横着走大明:朱元璋是我干爹大唐双穿:小兕子是我的!是,陛下大康:皇帝老儿非要我当驸马银河乐园之特殊契约者晚唐余晖史上最强庶子在下首席谋士,只是有点缺德大乾憨婿从我的团长开始抗日砍不平大秦哀歌三国江东霸主扛着AK闯大明悠闲王爷,太子的一生之敌从废物到大帝,你们高攀不起!召唤系统:从土匪开始称霸天下大秦:殿下,天凉加件衣服吧都穿越了,谁还娶公主啊?造反!汉末:从交州开始制霸宋晋府录天下兴亡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被贬后,我三十万大军马踏皇城!红楼之万人之上大明:舞弄乾坤三国:东归志!渣男娶平妻?那就把婆家搬空了吧超时空小院:帝王俱乐部我的谍战日记帝王战场:我朱厚照,就喜欢横推风流大宋锦衣状元朱浩三国我为尊刘大耳的春天
方浪书院搜藏榜:抗日之铁血狂兵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万历四十八年疯鼠篮坛传奇崛起人在大隋,开局曝光穿越者身份皇帝直播间刺明大明:我真的不是皇长孙南明日不落穿越之我在流放中逆袭瀚海唐儿归吕布有扇穿越门劫貂蝉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徒篡儒大明:我朱雄英来了盛宠医妃刷视频给老祖宗们看新时代大明:朱元璋是我干爹恶明三造大汉,蜀之汗马特种兵穿越大明,抢座银山夺天下毕业后,忽悠大家去当雇佣兵凡尘如梦三国:我可以编辑剧本三国群雄乱舞大明:我的母亲把朱标揍惨了逼我去和亲,国库空了你哭啥?大宋河山三国:开局黄巾渠帅,阵斩关羽从靖康开始藏武魂穿林冲,我化身杀神杀穿水浒汉鼎光荣使命1937我死后,给老朱直播大明烽烟再起德意志涅盘穿越之权御天下三国之汉室再兴弃妃种田:病娇王爷倾城宠替嫁之农门福妻特种兵之开局震惊唐心怡三国大曹贼,开局拯救杜夫人三国之开局偷袭孙策我真没想当阁老双穿门:被迫给女帝打工的那些年质子为王大明:开局太湖顿悟,时代圣人诸子百家都是子:我是例子
方浪书院最新小说:洪武笑谈:智渊闹大明仙秦:祖龙觉醒让我戍边极北?那朕只好南下了开局送老婆:从打猎开始发家致富明风再起从大唐山峰飞跃而下送我母亲妹妹去和亲?我直接怒刚群臣!短视频:考进长安?不如杀进长安刚到大明,天幕直播就来了我家诊所通东宫,朱标:嬴麻了人在古代,开局用半斤肉换美娇妻父皇赐婚,悔婚后我横扫天下兵起大渡河,石达开再建天国饥荒年:开局小米换老婆嘻哈史诗看古今军统财神爷大明1810无上仙秦:从绑定大秦国运开始成至高李淳风开局成死囚,不领媳妇就砍头!豪门骄子:五胡争霸录东方神话集大宋河山大汉第一狂使,西域诸国求我别死反攻从野人山开始!三国之杨家天下功高震主被猜忌?我反手统一六国赶你去封地,你竟带着北凉王造反红楼大国师大明:开局朱标被李承乾魂穿了亮剑:缴获太多,震惊李云龙谍战:我拒绝别人就爆奖励携科技穿唐再造盛世风华穿书后我让反派姐姐们后悔中国古代名人传凉州布衣宋歌声声慢我的空间有座军工厂大唐钓鱼人大明:朱重八的六岁小皇叔红楼:战神贾芸我只手镇天下九霄魂录对不住了爹,我是锦衣卫纨绔世子的一生烛影迷局皇子无双三国争霸之无限兵力穿越三国,开局宣布大秦复国大秦:偷听心声,祖龙该喝药了大明伪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