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浪书院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李素的思绪也很混乱,有点儿肚里东西太多,不知道从何处头绪说起之感,而且他的内容还得修饰架空、把原本发生过的事情说成是哲学推演,这就更累了。

好在刘备也不是很急切,他本来都已经陷入一种焦虑和侥幸交替的精神状态,觉得那么难的问题,哪怕是智如李素、知天命如李素,一时答不上来也是正常的。

“伯雅贤弟能想到《殿兴有福论》和《史记索隐寻正统》这两招跨越时、空的正统常法,已经很不容易了,朕今天的问题,也确实有些过于突兀……”刘备见李素沉思,便在内心如是自忖。

好在李素终于还是理清了思绪和话术,又回忆梳理了一下刘备刚才的主要问题,开始一一作答。

“陛下刚才最后问道,假设天下无有陛下横空出世,华夏会不会陷入神器卑辱、战乱连绵的状态。这个问题虽然不该假设,但臣可以正面回答:很有可能会。

最初会有袁绍代汉,但他若是步伐不够快,而且没能活到灭掉其他残余拥汉势力的时候,那么曹操代袁就是必然的。

曹操之后,如何再被他人所篡,臣说不出具体的推演,但无非是曹操选择两条路:要么严重贬抑武臣,自废武功,一改秦汉以来华夏强而夷狄弱的局面。如此,则曹操终将亡于胡。

如果曹操不严重贬抑武臣,但他自己又是篡袁而立,考虑到任何人对于自己走过一次的路都会严加提防,到时候曹操肯定会总结出‘袁氏之亡在于宗室兵权相比于外姓兵权不够有压倒性优势,所以才被外姓挑拨宗室乱中取事’的结论。

到时候,他就是大封曹姓诸王,而且实掌兵权,哪怕会因此导致一两代人后重演汉之吴楚七国之乱也在所不惜。而且曹操本来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现在还没得多少疆土,都已经只重用夏侯惇、夏侯渊、曹洪、曹仁掌兵,其余诸将岂有独力佣兵五万以上的?

在他看来,就算重演一遍七国之乱,好歹将来的七国都是姓曹的,哪怕中枢被地方藩王所灭,最后上去的也是一个姓曹的嘛,总比曹氏被其他人篡窃后跟袁氏一样覆灭要好。

在正统崩溃的时候,最重要的往往是最初的六十年,也就是一代人的寿命。一旦最初的六十年熬过了,确保一个帝国的子民都是在建国之后出生的。

生于前朝的老者都老死了,也就没人亲历过朝代更替的腥风血雨,不会有切身体会的前朝记忆,也就不会觉得‘王朝会更替’是正常的,反而认为朝代不会更替才是正常的,这就算是正统认知在庶民阶层中基本稳定了——

当然,这里仅针对庶民,不针对士,也就是读过书的人。读书人会通过史来了解前朝,所以他们心中的正统性一旦崩塌,是很难用时间重建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高祖当年的广封诸王,虽然导致后来诸王血统渐远后离心离德,但也确实完成了‘让没读过书的庶民都忘记曾有前朝’历史使命,帮汉拖过了最初一世庶民寿命的时间。

但是,七国之乱毕竟是必须吸取的教训,曹操指望广封掌兵诸王来撑过正统崩塌的六十年,他未必能确保中枢胜过地方。

而一旦天下大乱起来,就不再是‘庶民是否识正统’可以稳住的了。曹操相比于汉,在士中永远没有正统性,所以只要中枢压不过藩王,所有有识之士都会当墙头草,再无忠义之人,最终限于崩摧。”

李素这番话说得很艰难,还好几次停下来,不但要给刘备时间理解吸收,他自己也要临时组织调整话术,把“八王之乱”、“五胡乱华”逆向拼凑解读,伪装成“智谋推演所得”。

很多地方的处理,还是似是而非比较生涩的。

好在本来就是凭空推演,刘备心中压根儿没有任何图景,李素能有理有据说出一些干货来,他已经觉得很有道理了。

其实更主要是李素跟他认识十三年,算无遗策,积累的信用够多了。现在李素说出一些细节不严密的东西,他也倾向于直接相信了。

总而言之,刘备是确实得出了“只要正统性崩溃,军阀篡位循环不可避免,要稳定就得不惜损害对外战斗力抑制武臣”的推演结论,也为自己避免了这个深渊而捏了一把汗。

不过,沉思良久之后,刘备居然触类旁通,自己醒悟出了一点——这种醒悟,如果是原本历史上那个不爱读书的刘备,还真做不到。

但这一世刘备不但亲自细读史书,寻求治乱经验,关键是还专门通读过李素写的《殿兴有福论》等政治哲学书。刘备此刻是从他对《殿兴有福论》的学习心得里,找到的疑点:

“伯雅,如此说来,你当初创设《殿兴有福论》,尤其是后续还写了注释的《蔡李公问对》,朕如今却从中隐晦地看出一个见解:

一旦殿兴有福论传遍天下,为天下读书人所知,则士怀敬畏,恐惧天谴,不敢为私欲权利妄为。然黔首无知,不知畏惧,故为君者仍需慎待百姓,盖揭竿而起者不知天谴。

现在看来,你是早就知道自己的殿兴有福,有多大适用范围了吧。你要追求的,不是单纯为刘氏一姓万世不易,那只是顺带而为。

你要的是把‘权贵篡窃’这种改朝换代的方式堵死,哪怕要改朝换代,也只能是黔首揭竿,不能是权贵军阀中的野心家为一姓私欲篡窃?

如此,不管天下姓谁,只要天数有变神器更易的理由,不是权贵军阀篡窃,只要军阀篡窃这种事情历史上一次都没成功过,那么新朝的君主,就依然可以信任武臣,不用文武相害、自废汉人对蛮夷的战力。

总结一下,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你要追求的是这个:第一,能少改朝换代就少改朝换代。但换个姓享受荣华富贵,别的什么都没变的那种改朝换代,不要也罢。

非改不可,那也是黔首活不下去而改,甚至改了之后要有新政普惠天下,还依然尽量不伤人君与武将的相互信任,不产生历史首次武将成功篡窃。”

刘备说出这种话,绝对是朗姆奶酒喝多了,思维奔放,胆子也放得开,才说得出口。

众所周知,喝酒对于创意帮助的三境界,只有“微醺”是出发创作灵感的,“酣畅”并不能导致发现灵感,只是让人之前已经产生的灵感敢于表达出来,而“酩酊”就只是误事,喝断片了。

刘备算是“微醺”下思考、倾听,刚好喝到“微醺”向“酣畅”转变的临界点时,全部说了出来。

但李素才微醺呢,刘备敢说他也不敢接口啊,他当然是四平八稳地说:“人智犹有尽头,臣穷极智数,只能想到弥补到这一步的法门,其余非臣不愿,实乃不能。”

刘备摆摆手:“行了,朕就是偶觉豁然贯通,没有责怪你,知道你不敢彻底把话说开的,哪怕再无六耳也不敢。

算了,这话题揭过,关起门来,朕有什么不敢讲的?治乱兴替那么多次了,谁敢说万年无期?子孙不肖,真连续都出鱼肉百姓,贫者无立锥之地,自然会有揭竿而起的。

先汉之末,连刘歆身为宗室,还掌太史,尚且觉得王莽该代汉,恐怕便是亲见贫者无立锥之地——这句话可是他亲笔写的。

说点建设性的吧,今日跟贤弟此议,朕最大的收获,就是发现原先不怎么在乎的‘君与武将相得,互无疑忌’,是多么的难得,居然是华夏尚武之风的根髓所在。

这个根髓立之至难,伤之至易,却又极为重要,干系到华夏汉统,能不能长久保持对蛮夷戎狄的优势——

现在看来,安顺冲质桓灵,鲜卑之祸愈演愈烈,跟朝中自窦宪获罪后,其后八十余年,屡以外戚为大将军掌兵、而天子亡故后又靠宦官另立旁支、外戚宦官互相攻杀、大将军屡屡不得善终有关。

窦宪、邓骘、阎显,都是曾有对外武功的大将军,却不得善终,连续三朝先例在前,到后来幼君与外戚的关系便越来越势同水火。

不仅把幼君推向了宦官,导致乱政加剧。也导致此后为大将军乃至挟君把持朝政者人人自危,越来越想拥兵专权以自保,梁冀、何进、董卓、袁绍、曹操,愈演愈烈。

自梁冀以后,那些大将军只是空挂其名以揽朝政,并无对蛮夷御外侮之功,因为权力斗争被杀,倒还不至于在后世史书上被人借鉴自比以自危。

但窦宪有封燕然山之功,可比卫霍,细读其史,他本人不过是跋扈专权之罪,谋反则未必。从和帝对窦宪的处置来看,窦宪并非被朝廷定罪而明正典刑,只是落入办案的大鸿胪梁棠之手,逼他自行了断。

朕以为,先在弟妹修的《后汉书》里,重新把史官点评的部分修饰一下,强调窦宪罪不至死,只是梁棠与窦宪两家外戚宫斗私逼致死,以显示大汉公允。对于攘除外侮之武臣,非谋反不以死罪论的宽宥。

要是顺利的话,把《汉纪》里的韩信之死篇目,乃至《史记索隐》里重新补足的‘太史公言’对韩信案的点评,也都加上,强调‘韩信罪不至死,高祖从未下令处死,为吕后似加重刑’。

如此,可能多挽救一些后世君、将之间的相互信任?至于明诏给这些古人重新定性,还是等过几年,天下彻底统一再说。反正有朕一日,云长翼德子龙这些是不用担心的,朕担心的是后世子孙任用的那些武臣,肯不肯释怀为公。”

刘备也不能直接说自己祖宗不好,但好在他找的这两个例子,已经是能够尽量遮羞修修补补了。

韩信从法理上来说确实不是刘邦下令杀的,当时他在外打仗征讨叛军,虽然可以说吕雉的命令大概率是揣摩了刘邦的意思,但这里面还能有机会圆回来一点。(韩信是否有谋反这里不讨论,展开又很长。我认同王立群教授的分析,削为淮阴侯的时候确实没有反意。后来可以说有嫌疑,但毕竟是第一次被削了之后被逼了)

窦宪和办案逼死他的梁棠的恩怨,也可以解释。

因为窦太后和梁贵人的恩怨,就有点像灵帝时候何皇后和王美人的恩怨。窦太后是正牌太后,但她没儿子继承皇位,是被她压制的梁贵人生的儿子成了汉和帝(但梁太后没有像何皇后鸩杀王美人那样杀梁贵人,她寻罪杀了梁贵人和梁棠的父亲,梁贵人是自己惊吓郁闷而死的)。

所以说梁棠要找杀父仇人的弟弟报仇,私下逼死窦宪,也说得过去。

刘备这就是想把有统一战争和对外战争大功的人的定性平反一下,示好于后世武臣。

这招他活着的时候完全用不上,完全是他觉得这样可以给子孙积德,让武臣对皇帝的猜疑链稍稍松一些。

当然了,那些纯粹因为外戚成为大将军、混日子没有对异族大功的,就完全没必要平反了。不管他们有没有谋反还是仅仅跋扈就被杀,不重要。武臣对君主的信任,也不会因为联想到这些人的下场而有所损失

比如梁冀那种外戚跋扈将军,对外作战屁事没干成,哪怕他没想篡桓帝,只是跋扈专权,杀了也就杀了,不解释。再说梁冀也不是被明确问罪而杀的,是直接畏罪自杀。而且梁冀鸩杀质帝的罪名跑不了。

当然了,这一切的前提和操作,也就是基于刘备现在所处的环境、华夏文明之前还没有武将篡逆为皇帝的先例,皇帝杀有功武将的先例也极少,所以还修修补补得过来。(武将篡国君、国君杀功臣的例子很多了,那都是春秋战国时候的王,不是皇帝。有皇帝制度之后还没有)

如果是已经唐宋了,恶劣先例历史包袱太多,那还修补个屁。就算君主想修补,李素都会主动劝他放弃的,都烂了,补丁面积比本体还大,修不过来的。

历史太悠久,有时候也是一种包袱。会让每个人都代入其中的角色,然后揣摩“我代入的这类角色在历史上有没有善终”,来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

揣摸多了,原本没有反意的,因为看到的悲惨案例多了,也杀心渐起(君臣都有问题,都有杀心,不是单方面的)。

现在这状态,能不能补回来,李素也说不好,但刘备想尝试,看起来就算干不成,也不至于有什么反效果,也不至于被说“揭祖宗的短”,导致思想意识形态混乱。

何况,两个案子分别过去四百年和一百多年了,也可以解释嘛,也确实不是皇帝亲自下令杀的功臣,试试就试试吧。

刘备决定以后一定要教导后续子孙,好好读读历史书,要自己读,不能让博士挑重点讲解。

当皇帝的人,尤其是生于深宫,本来就对社会缺乏了解,不知民间疾苦,再不以史为鉴,根本就不了解如何代入和安抚臣子的疑虑。

安排完这些,刘备因为刚才提到了给韩信平反定性的事儿,也是越想越惋惜。

高祖一辈子留下的绝大多数是政治遗产,但唯独这儿,让人扼腕叹息。虽然刘备也知道那是刘邦当年正统还不够强,所以手段狠了一些。如果是刘家人已经当了哪怕五六十年皇帝了,再有个韩信都不用怕的。

如此一想,刘备就骨鲠在喉地衍生出两个问题:“伯雅,高祖与韩信之前,虽然没有武将篡帝、皇帝忌惮功臣之能而杀大将的恶例,但春秋战国时国君杀大将、大将篡国君的例子还是不少的。

那为何只要国君与大将之间没有篡逆相杀,天下的人心就可以信任这种稳定能一直被借鉴下去呢?为什么他们不会借鉴到勾践文种范蠡身上去?

如果高祖之前,秦始皇不再用民过重,以秦之正统,是否可以完全不杀功将而平稳有天下?秦始皇生前,王翦等人也颇得善终,蒙氏之死,那也是胡亥时所为。”

刘邦想到这一步,完全是彻底进入了“酣畅”向“酩酊”过渡的阶段,所以连同情秦始皇的假设都开始说了。

当然,他作为汉朝皇帝,肯定不是出于希望秦始皇的天下一直下去,他只是忍不住做一个“正统性足够的君主,该如何建立一套世世代代安抚武臣的制度”的思想实验,以为自己借鉴所用。

这种思想实验,他也只敢在没有外人的时候问,否则太有损皇帝的形象。

面对刘备执着求知求安慰的状态,李素决定给个高屋建瓴的回答,让他放弃幻想,同时结束今天的讨论。

李素:“陛下,诸侯国君背信弃义、出尔反尔、鸟尽弓藏,与皇帝做上述三类同样的事情,性质是完全不同的。诸侯国君并非天下共主,有无道者,还有天下他国共诛之,吊民伐罪。

所以哪个国君做得不地道,自有外部势力惩罚他,国民也不用担心天道正义得不到伸张,不会把自己代入受害者,只会觉得那个君必然被百姓所弃、国力日衰、最后为其他诸侯所灭。

所以从这个角度,皇帝背信弃义的伤害要大得多,士庶百姓都会发现其上再无制衡竞争之人去惩戒这种背信弃义。而秦始皇不可能久有天下,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也跟他看不透这一点有莫大的关系,这种假设一开始就不成立。”

方浪书院推荐阅读:我服侍了十三年的千金瘸了邪王追妻:废材逆天小姐校花的全能特工家人厌恶,我直接断绝关系宫檐惨死后重生在七零,开局先刀养妹带女神摸鱼,成文娱教父很合理吧我凭什么不能做游戏娇娘发家录重生爆红娱乐圈后,渣们后悔了爱妃养成:病娇邪帝抱回家闪婚后我被亿万大佬宠哭了绝色妖娆:鬼医至尊(天医凤九)骨妃倾城舞我家夫人威武霸气穿书后,疯批反派他非要宠我失物招领铺极品桃运村医军旅:全军震惊,我儿边关一战农门团宠:穿成福包好运来鉴宝之仙门传奇地师主角有七个师姐?我选择红烧猫大佬总想撩影帝88年:我带九个小姨子努力生活赶海:从幸运赶海夹开始暴富官府强制发媳妇,不领犯法傻驴驴驴驴驴驴驴驴风雨兼程的逆袭路溺爱无限之贪财嫡妃重生2016:我是逗音大网红修仙十年,我下山无敌!遭到停职,竟然被县委突击提拔一品枭雄富贵如锦病娇影帝,团宠小甜妻又作妖了宠婚守则贪财王妃太嚣张我的侄女最近有点怪次元入侵现实地球致青春2:公关秘闻这个领主太刑了东瀛怪诞创造时擒劫难逃,总裁的私人领域四合院:我成了首富两界穿梭:奋斗在1970美女请留步通关游戏后我无敌了最后的摆渡人全球第一杀手
方浪书院搜藏榜:神医:师父让我选一个女神结婚都市无敌剑仙遥望行止同桌是我妈花舞艳天下许你余生地老天荒我的网恋女友不可能是校花春落杯中妖海洋猎钩她是我的心上星没超能力的保安也要拯救世界霍少宠妻90度C捡来的女婿好生猛破封归来的逆天之子[红楼]不一样的黛玉团宠妹妹又掉马了BOSS大人,抱不够异世之坏男人傲娇影后农女匪家拈花一笑不负卿溺爱之宠妻成瘾锦绣风华之第一农家女沦落工具人:开启灵气复苏和离后我把残疾摄政王衣服撕坏了重生之食业大亨蔺爷的小祖宗是穿来的口袋妖怪之逆袭虞见阿笼都市:我是绝世高手我孩子的妈妈是大明星刚穿越就挑战地狱难度流落海岛:这校花太傻白甜了天降七个姐姐倾国倾城Boss老公撩妻成瘾医婚难求东邪物语未来手机神豪:呼吸都能赚钱恶魔校草:小呆萌,好美味!诡秘:悖论途径华娱之鎏金时代穿书八零:我成了极品家的福气包百宝图解纪机甲与男神斗罗:从震惊朱家姐妹开始权少的暖妻回档2010:从搞比特币开始直播鉴宝:大哥可真刑啊六零年代:系统每天带我寻宝
方浪书院最新小说:特种兵重生回到校园开局上交核聚变,能给份工作吗?开局变女生,打穿异世高武:系统晚到,36岁才是闯荡的年纪重生仙帝归来破晓时我们转向东方歃血阴阳奇术纽约1990出门捡到宝,天上掉下个凝姐姐!重生了,我想见识娱乐圈的风景从兄弟到老婆变身后我被他宠上天天赋系统带我飞风流杀手说好的美食家,你让我摆摊卖泡面?被系统强迫成为大科学家刚重生就被绿!我竟成了赘婿点亮星星的使者天道神医港娱:谈钱可以,别谈感情我的寻宝江湖:魅影密码重燃九零年代非酋之王之倒霉系统出狱即无敌,前妻跪求我复婚重回80,成功从拒绝入赘开始荒野求生:张平漂流历险记每日盲盒,我赶山打猎喂饱全家!30岁退休,回小县城吃香喝辣千鉴宝影追尾后,白富美赖在我家不走了出狱后,捡了个高冷美娇妻万界交易:开局换到六十万野山参从零开始,纵横黑暗世界顶级四代,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神豪:退婚后,他惊艳了全世界娱乐圈演太监,这些武功你真会啊大学没毕业我把学妹带成了钓鱼佬转职当天,我投资校花,百倍返利!投资万倍返还,开局武圣跪求当义子转职老板,全国天才替我打工黄金瞳:鉴宝天师浴缸通古今,我和女帝做交易年代1944:我有空间囤货种田开局纸人术,横推超凡世界提前登陆神话世界,举国助我修魔御兽觉醒之兽神记重生七零,赶山致富我把妻女宠上天赶海1980,从救回妻女开始暴富修士下山,红尘十八劫高武:老婆别哭,我真无敌了!都市仙缘之婚约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