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山中有t、铁小猪、1999存在同学的打赏!
*************
秦风想的没错,萧公敬打的便是这个如意算盘……一方面他可以用粮草督运这个借口将秦风排除在军队指挥体系之外,另一方面他又可以冒领秦风的计策让手下众将领对其口服心服,最后打了胜仗这功劳也基本全归萧公敬一人了。
这里之所以说“基本”,那是因为还有皇上、太子及宰相等人知道这计策实际上是秦风想到的,但这对萧公敬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一来,现在就算众人包括皇上在内知道萧公敬冒领计策,但谁又敢说呢?这可是军机大事,一说出来将事情闹大了,那“煽风点火”的计策很容易就传到甘州回鹘的耳中,如此一来甘州回鹘还会坐等敦煌军来“煽风点火”就是怪事了。
所以,为了大局着想,众人包括皇上在内都会很配合的选择沉默,就算要怪责也要等到打完这一仗再说。而那时,萧公敬早就是以一已之力击退数倍回鹘精骑的大功臣了。
二来,萧公敬之所以敢在这时这么做,是因为他很清楚自己在军队中拥有相当高的威望。如果在这时候皇上对他兴师问罪,其结果就只会使军心不稳继而导致整个敦煌国的覆灭。
皇上虽然不懂军事,但却是个精明人,他不可能会在这时候做下这种傻事的,所以只有听之任之了。
甚至萧公敬连回复皇上的借口都想好了,比如:“臣之所以让枢密副使负责粮草督运,实是粮草一事非同小可,我等可派细作偷袭甘州回鹘之粮草,回鹘又何尝不能偷袭我军粮草?而粮草事关敦煌军民生死,是以臣不敢大意,唯委枢密副使于此重任才敢安心!”
这么一番漂亮的话说出来,谁又敢说萧公敬的不是呢?
萧公敬不由在心里得意了一把,这都有赖夫人张氏,想出的这计谋可以说是天衣无缝,既能阻止秦风夺权又能让自己不费吹灰之力领到军功,可以说是一箭双雕。
就因为萧公敬的这个毒计,秦风就只能十分郁闷的在仓库里指挥役卒清点粮草并做好运送的准备……一个相当于国防部副部长的枢密副使竟然做这样的事,这说出去只怕都会让人笑掉大牙了。
但秦风并没有自怨自艾或是去向曹议金、曹元宁诉苦……这一个是因为他知道就算去诉苦也没有用,另一个则是他知道这时该以大局为重不该互相拆台。
这并不是秦风高风亮节,事实上他心里恨不得冲进帅营里狠狠地揍上萧公敬那王八羔子一顿。他之所以没这么做的原因,是他想着:这场仗不管怎么样都得萧公敬指挥,若是自己为了个人恩怨影响了萧公敬打不赢这场仗,那么接下来就很有可能要面对回鹘的屠城……这么一来就连自己小命都不保了,还能去为那点事斗气?!
然而,秦风不去找曹元宁,曹元宁却是找上门来了。
“子恒兄!”正在秦风在与押粮官统筹运粮规划时,曹元宁就出现在仓库外不解的望着秦风:“本王还想看看子恒兄练兵的威风,不想萧将军却说你自愿负责粮草督运?”
秦风只有苦笑一声,回道:“正如萧将军所言。”
“这……又是为何?”
秦风一时不知该怎么解释,曹元宁见秦风这表情哪里还不知是怎么回事,当下一咬牙狠声说道:“萧公敬这厮好大的胆,竟视父皇圣旨如无物……”
“王爷!”秦风见瞒不下去,赶忙就拦住了曹元宁接着一番解释。
曹元宁一听,原来还有这许多顾忌,于是也只得忍气吞声,不过心下却是把这笔帐给记下了。
另一边的萧公敬也不敢有所怠慢,毕竟这一仗关系到敦煌国生死存亡同时也是关系到自己身家性命的问题,所以也正如秦风所想,除了摒除秦风外,萧公敬倒也是尽心尽力的想打好这一仗,毕竟打胜了这一仗对他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
于是他当下便唤来了手下部将萧远及许权二人。
这萧远是萧公敬的第三子,许权则是其外甥……所以这让曹议金不对其有所顾忌都难,军中将领几乎都由萧家把持,曹议金这个皇上说话都要顾及萧公敬的脸面。
萧公敬令萧远及许权各领精兵五百,然后这般这般交待一番,二将连呼妙计各自领命而去。
这是什么妙计就不用多说了,自是各带五百精兵乔装成百姓潜入甘州做好“煽风点火”的准备。
只是实际操作起来并不像想像中那么简单,比如这兵器如何偷运进城的问题,以及如何进行通讯同时发难的问题。但这些对萧公敬来说不过小菜一碟,掌了这么多年的军权,如果连这些都做不到的话,这枢密使就送予秦风便了。
与此同时,萧公敬又派出另两个儿子带兵出城将百姓迁移入城……这倒不是萧公敬为百姓生命着想,倘若牺牲百姓能对回鹘有稍许制肘的话,萧公敬会毫不犹豫的照做不误。
萧公敬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坚壁清野不留半点粮食给回鹘。
萧公敬这么做倒是很有道理,要知道东、西回鹘靠的就是甘州的储粮,如果甘州粮仓一被烧,而城外百姓又被迁至城内,这么一来回鹘“打草谷”都没法打了。
可想而知,回鹘十余万人马,如果没有粮草那如何还能生存?这也是萧公敬考虑一番不舍得将城外未成熟的麦粮烧毁的原因,这一方面是城外麦粮是百姓同样也是敦煌国的税粮,另一方面则是麦粮还需两个月才能收成,而萧公敬又断定没有粮草的回鹘坚持毕意回鹘根本就没有料到曾经只会议和的敦煌军今趟却做足了准备甚至暗渡陈仓不了两个月。
最后,萧公敬便在沙州安排了两万步军另两千骑军,肃州安排三万步兵另三千骑军,并许下功赏激励将士誓死守城。
一切安排妥当后,萧公敬才敢稍事休息,同时心下暗道这秦风的计策果然不错,此时虽未开战自己却觉得胜券在握,甚至都做上了在回鹘撤军时乘机尾随其后掩杀的准备了。
如果一切都按照这样发展下去的话,那么萧公敬很有可能会美梦成真,。
但萧公敬没有料到的是,敦煌国内还有另一支势力在暗潮涌动。
太子这几天一想到御书房的事便坐立不安,想来想去,便宣尚书左仆射兼太子太傅李易松进宫。
之前所说中书主政、枢密主军、三司主财。其实中书主政并不准确,自唐以来国家实行的便是三省六部制。
所谓的三省,便是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
其中中书省的作用就是在朝堂上直接帮助皇帝处理政事,也就是在台面上的。
门下省则是担负谏言之责以匡正皇帝的过失……可想而知,这个省的作用大小完全得看皇帝,皇帝如果是唐太宗那样的,那门下省便能发挥作用,但如果碰上一个昏君敢说他不对的就砍头,门下省就不过是个头衔。
尚书省就是掌管“工刑兵礼户吏”六部,亦即掌典领百官的作用。不用说,尚书省虽然官品只有从二品比中书、门下的二品都要低,但实权却是最大的。
李易松就是尚书省最高行政长官左仆射……尚书省的最高行政长官原本是叫“尚书令”的,只不过唐太宗在做皇帝之前就是尚书令,唐太宗一上位之后就没人再敢做“尚书令”了。开玩笑,做“尚书令”的意思那不就是想做下一个皇上吗?还要不要脑袋了?!于是就把尚书令改成了左右仆射并以“左”为尊。
其实,李易松做为太子太傅及辅佐曹议金登上皇位的要人,随便他想做三省的任何一个最高行政长官都是不在话下的。但他却十分明智的选择了尚书省。
甚至他还有意推举只知说大话、空话的刘籍但任中书令……其用心很明显,将这样一个人摆在朝堂上出现在萧公敬面前,原本就看不起文官的萧公敬就更是觉得文官迂腐无用,于是就更不将文官放在心上。
另一方面,李易松又有意让太子曹元德在朝堂上与刘籍政风不和互相争论,于是就给皇上及萧公敬造成了一种太子与文官不和没有自己的党羽的假像。
而实际上,**早已在李易松的运作下,通过六部扩张开来,甚至就连萧公敬的军队中都不乏有**的人。
“太傅救我!”见李易松进门,曹元德抢上前去呐头便拜。
见此李易松不由大惊,赶忙扶起曹元德道:“储君何以如此?”
“太傅!”曹元德哭道:“我等只道对手只有萧公敬一人,谁道此番宁王异军突起……”
“太子说的是那秦风吧!”李易松不由皱了皱眉头,如果只是宁王一人尚不足为俱,但宁王却不知从哪里带来了一个只凭智计便足以撼动敦煌国任何一势力的秦风,那便大事不妙了。
“原来太傅全都知道了?”曹元德道。
“嗯!”李易松点了点头,在此之前刘籍就把御书房里的发生的一切向他汇报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