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
朱由检笑了起来:
“朕的要求,只对我大明子民有效。
朕,是大明子民的皇帝,而非是海外之君。
朕的眼中,只有大明的子民!
至于外人……
你们要是——海外赚钱大明花。
朕乐意见到!
前提是——不能出卖大明利益!”
朱由检这个俏皮话一出,众人纷纷大笑起来。
能够站在奉天殿的,都是重臣。
他们知道皇帝的心思,朱由检也不止一次,透露过“内王外霸”的执政方针。
实际上,朱由检的用意很明显:
通过立法的形式,将儒家不好的思想,给扭转回来。
灭儒……
那是小孩子的操作。
将左传学和谷梁学后的儒家,扭转回公羊儒时代,这是朱由检的中心思想。
若不然,他也不会让暗卫,暗中推动王夫之了。
将王夫之竖起来,借着他的嘴,去推动自己想要推行的公羊学说,才是朱由检的目的。
打一棒子给颗甜枣后,朱由检继续颁奖。
朱聿键作为清查田亩的负责人,得到了10万银元的顶格赏赐。
帮助朱聿键的宗室,各自得到了一万--五万不等的银元奖励。
至于下面那些小宗室,奖励就低了。
不过,清查田亩这事,当真是提着脑袋去干的。
短短的半年时间,丧命的宗室,就有了十几人。
朱由检当场做出了奖励,死亡的这些宗室,他们的后人,除了承袭爵位外,还有三万银元的额外补偿。
相当于十万白银的银元,看似不多。
然而,对于郡王以下的宗室来讲,这就是天文数字!
明朝的宗室,大部分都是真穷。
……
奖励完了立功最大的三个团体,就轮到文臣了。
朱由检给文臣的奖牌,就不一样了。
这些奖牌,采取了金包玉的设计。
开采自南阳的独玉,经过黄金的衬托之后,色泽更加的艳丽。
就在朱由检刚刚要给阁部大佬颁发奖励之时,忽然有太监快速奔来:
“启禀陛下,忠贞侯秦夫人和大理寺卿凌相公回来了,正在宫门外等着。”
“秦良玉来了?”
朱由检大喜:
“快宣!”
……
朱由检停下了授勋,耐心的等待着。
不多时,秦良玉和凌义渠联袂而入。
见到皇帝竟然站在大殿中,等待自己的到来,秦良玉当即眼泪横流。
“噗通!”
白发苍苍的秦良玉,跪倒在地:
“陛下啊,老臣愧对圣恩,致使陛下……”
“快起来!”
不待秦良玉说完,朱由检双手将秦良玉拉起:
“国夫人!
朕能得见国夫人,甚幸,甚幸!”
朱由检上下打量着秦良玉。
这位传奇女英雄,并无影视中的英姿飒爽,反倒是有些像发福了的老太太。
不过,身材高大的她,又常年身处军旅,倒是举手投足,皆是英气。
秦良玉擦去眼泪,眼角余光打量了一下大殿。
发觉只是寻常的大,倒是显得寒酸了很多。
白发老人的眼角,再次溢出了泪水。
秦良玉哽咽道:
“都是微臣的罪,竟然让天子流落……狩猎南襄,都是臣的罪……”
朱由检笑道:
“好了,好了。
都过去了。
国夫人来的正好,朕正要论及秦马两家的功勋。
既然国夫人来了,朕就当面赏赐了!”
王承恩很有眼色。
虽然朱由检的确给秦良玉一家子准备了奖励。
但是,毕竟秦良玉没有赶来,因此,她的奖状,都还在内库放着呢!
王承恩立刻派人,去将秦良玉的奖状,拿了过来。
朱由检给秦良玉的,一样是武将的顶格奖励。
这些拿命拼搏的武将,在朱由检看来,付出的自然要比文臣更多。
给他们的赏赐,通常都是文臣的两倍之多。
朱由检亲手将金牌,挂在秦良玉脖子上:
“老夫人出生入死,为我大明立功无数。
秦马两家,为国捐躯者,单单嫡系,就有了十余人。
朕都记着呢!”
朱由检还没拿过奖状,单单只是这句话,就让秦良玉老泪纵横。
……
英雄不怕牺牲,就怕被人遗忘。
她的到来,只是因为夺下了重庆之后,狂喜之下的临时起意。
重庆被拿下,就意味着四川——即将重回大明治下。
正好赶上了新年元旦,秦良玉想让皇帝也高兴高兴。
这才匆匆布置了防线之后,亲自赶来汉都。
甚至,因为是坐着蒸汽船回来的,信使都没有他们走得快。
因此,秦良玉明白,皇帝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到来的消息。
眼见皇帝手中奖状上,那一个个鲜红自家人的名字,秦良玉就忍不住了。
这是她的儿子、媳妇、兄弟、侄儿……
皇帝能够早已书写在册,说明——皇帝没有将秦马两家遗忘啊!
还有什么,比皇帝将自家铭记在心,更加让人感动的呢?
秦良玉这一哭,朝臣无不感怀。
一个七十岁的老人,家族几乎全部战死……
用白发人送黑发人,已经不足以形容秦良玉了。
她的同辈,她的子侄辈,几乎死完了啊!
还有什么,是比这更大的煎熬呢?
就这样,秦良玉却还能强忍着悲伤,一次次,不顾年事已高,带军出征。
这是大明的脊梁啊!
这是华夏族群的脊梁啊!
“老夫人!”
朱由检将奖状,和十万银元的顶格奖励,全数放在秦良玉手中。
“朕在京师,给老夫人置办了一套六进的宅子。
老夫人将马家、秦家的弱冠少年们,送来安居吧!
秦马两家,为朕付出了太多。
朕特召两家后人,全部进入大明皇家大学读书。
朕,还指望着他们学成归来,为我大明率领千军万马呢!”
朱由检言辞切切。
他并无让人前来为质的打算。
忠心耿耿的秦氏,也不需要这种手段。
再说了,终大明一朝,少民无不紧紧团结在大明左右。
虽然大明养出了一个白眼狼,但是,这个实情,却也不容抹杀!
就算崇祯自缢后,西南的这些少民,都还打着大明旗号,紧紧的团结在南明周围。
甚至,一直到了乾隆时期,都还有少民重竖大明战旗。
就算是到了十九世纪末,西南还有打着大明旗号的土人,又一次起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