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万吨以下的条约重巡几乎无法在保证航速的前提下做到攻守均衡,各国之后便都开始研制超条约的重巡了。;通过瞒报排水量和适度牺牲一些航速,列强建造的新式重巡便都具备了一些防御力:其中佼佼者的核心舱能完全免疫轻巡洋舰6英寸主炮的直击,而弹药库甚至能挡住自身的8英寸炮弹。日本的利根、意大利的扎拉、法国的阿尔及尔、以及美国的巴尔的摩,便是超条约重巡的代表。其中综合性能最优越的当属利根:在保证了攻防的情况下,还能拥有35节高速和6架具备相当攻击力的水上飞机,即便是大面条国的扎拉级也难与之相比!
在将历史上的重巡信息从脑中掠过之后,清英对于德国新式重巡的设计也有一个大致的轮廓了。
首先,德国新建重巡的主炮口径必须选择在203毫米。战舰设计的第一准则就是先装大炮,这是打击敌人获得胜利的核心本钱。而随着四联装炮塔的研发进入实用阶段,雄心勃勃的清英准备在新式重巡上装备3座四联装主炮,以获得对其余列强8、9、10门主炮重巡的明显火力投射优势。实际上,这也是清英经过一番计算之后才做出的决定:四联装所带来的减重效应是极为惊人的,光炮塔本身就能比火炮数量相同的双联装轻接近15%。再加上炮座面积的明显降低,其整体的重量花费丝毫不比传统的5座双联装布局来得更重!这就是四联装炮塔的开挂之处。而鉴于这一口径的火炮在对抗敌方重巡时已经有足够的威力,清英便没有再像希佩尔级那样追求身管长度。而是将其定在了并不显眼的50倍径。
而在次级火力的选取上。清英采用了与巴伐利亚级战列舰上相同的128毫米双联装炮塔。并装备5座以满足未来的防空需求。其中1座背负在c号主炮塔后方,另外4座分布两舷。不过在飞机威胁几近于无的当前,担任防空任务的则是另外的8门40毫米高炮。基于后世重巡的作战模式,清英没有为该舰装备鱼雷,取而代之的则是4架水上飞机和相应的辅助设备:这也算是在航空时代即将来临的大前提下,身为bb党的他所无奈做出的沉痛妥协。
在速度上,清英则照例举起了手中的锉刀,对新式重巡的动力系统大砍大锉。除了为火力和装甲腾出吨位之外。更多的原因则是德国重巡的使命所然:随着华盛顿海军条约的缔结,踩着皇家海军众多“舰人”尸体的德国海军已经无可争议的成为新的世界第一,在这种情况下,其重巡便再不需要像历史上的日本同行一样作为水雷战队的旗舰,率领狂飙如风的驱逐舰们对敌方主力舰队发起雷击了。如果只是执行为主力舰队护航和炮战任务的话,32节的航速已是绰绰有余。
清英遂以这个航速指标,为新式重巡进行了舱室分划和船型设计。经典的削减水上宽度手法同样运用其中,大幅降低了主甲板的防御面积,提升了装甲的利用率。而在球鼻舰首、大型方尾、和尾板的多重流体**作用之下,德国重巡达到这一速度的所需门槛又有了长足的降低。经过一番详尽的计算。清英欣喜地看到自己图纸上的新式巡洋舰,已经从动力本身和舰体结构处节省出了足够多的重量。足够敷设在常规交战距离上免疫8英寸火炮的雄厚装甲了!
根据后世的203毫米火炮穿深数据,清英为德国新式重巡布设了足可支应完全的防御。其长达93米的核心舱段,被厚达140毫米、且呈20度内倾布置的表面硬化装甲严密地拱卫起来;即便是希佩尔级的最强垂直穿深203毫米炮,在有航向角的情况下也很难在常规交战距离上将其击穿。而为了抵挡远距离落下的重巡炮弹,同时兼顾未来对航空炸弹的防御,清英在主装甲带上沿为其敷设了60毫米的主水平装甲,从而形成了一个牢固坚实的装甲盒。炮塔和炮座也拥有和核心舱相等的防护能力,足可在常规交战距离上对203毫米炮实现有效抵御。
对于在炮战中经常出现的水中弹,以及最为致命的鱼雷,清英也做了相应的防御。一条高1.5米、厚度从140到60毫米渐变的均质装甲被安装在4米高的主装甲带下沿,负责抵御近距离入水的水中弹。而再往下则是直通舰底的60毫米高弹性均质钢,以兼顾抵挡余势更衰的水中弹和鱼雷爆破的攻击。在4米纵深和3层舱室的加成下,新式巡洋舰的水下防雷能力惊人的强大:即便是一枚350kg当量tnt的鱼雷命中其舯部,甚至都不足以破开tds使核心舱受损!
为了避免因次要部位受损而大幅影响战斗力的情况,清英在核心舱之外也施加了一定的防御。战舰首尾水线拥有一条50毫米的轻型装甲,可勉力抵御驱逐舰火炮的直击;舰尾的水平装甲则保持在了与核心舱相当的60毫米,用以保护下方传动轴的安全。船尾舵机舱的防御级别也与核心舱相当。
由于该型巡洋舰需要将德国的意志承载并传播到世界,其远洋性能也是不容忽略了。清英将其满载吃水时的主体干舷提升到5.4米,并大幅将上飘型的船首拉高至8米;如此一来,无论是船首上浪还是横摇过快,新式巡洋舰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除了尚未竣工的巴伐利亚级战列舰之外,当前德国海军中再无航海性能超过它的军舰;国王级虽然吨位更大,但在舰艏上浪领域仍不及这款重巡。
经过半个月的计算微调,一张重巡洋舰的设计总图终于在清英的笔下描绘而出。它全长168米,全宽22米,最大吃水8.1米,标准排水量吨。动力系统采用9台燃油锅炉、3组齿轮减速蒸汽轮机,额定输出功率马力;在用流体**保平安的三方开挂之下,该舰有望在吨的满载排水量时仍旧拥有不低于31.5节的速度。由于尾板和球鼻艏所带来的平地加速作用,该舰的续航力也比一般的方尾船只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其满载燃料携带量为2350吨,能在14节的巡航速度下航行9500海里。可以说,这一重巡方案不仅在战舰三要素和航海性能上得到了完美的兼顾,在火力上更有着极为突出的亮点!
至于该舰的吨位比条约限额溢出了10%,则根本就没有在清英的考虑范围之内。因为华盛顿海军条约虽然规定了单舰的吨位上限,但却对此缺乏必要的监管和控制手段:首先战舰数据本身就是一个国家的核心机密,不可能予以外泄;而就算是设计师恪守条约、对重量的把控细致入微,然而在战舰的实际建造过程中,也极有可能会由于种种施工问题而导致超重。即便是清英现在定下的1.1万吨这个重量,到了实际建成之后也极有可能会出现一定的上浮。在这种情况下,德国直接对外宣称是1万吨即可;只要不超得太过分,没人会在这一点上做文章的!
想到历史上日本那宣称8500吨、实则最终超过了1.2万吨的最上级巡洋舰,清英表示打着灯笼都找不到能比自己更良心的条约执行者了。
至于装备6英寸级别火炮的渣渣轻巡洋舰,清英则根本就没有建造这种东西的意愿。因为这种舰艇的炮战能力和重巡根本不在一个级别,而其6英寸火炮在防空上仍旧显得过于沉重、缺乏对空火力所应有的灵活性,可谓高不成低不就的典型鸡肋。当前德国的财政情况虽然前所未有的充裕,但也远没有土豪到明知是渣渣却还要投钱的境地。根据华盛顿条约中的规定,德国能拥有27万吨的a等巡洋舰,而如果能将当前这种形式的重巡造满27艘的话,也足可实现巡弋殖民地、并在各大海域中彰显自身力量存在的目的。
根据清英的规划,德国那5.9万吨的轻巡份额,应当全部建成如同历史上美国亚特兰大级一般的防空巡洋舰。相比于甲板窄小、吨位紧张的驱逐舰,轻巡显然是一个更加良好的防空火力搭载平台;而由于边际效应的存在,1艘6000吨级巡洋舰的防空火力搭载量显然要超过3艘2000吨的驱逐舰,其作为防空平台的稳定性更是不可同日而语。这种大量装备128毫米火炮的防空轻巡在配上vt引信之后,将是蛮夷航母的理想护卫,其效用显然比炮战型轻巡要高太多了!
不过,在全金属飞机连影子都还没有的1915年初,造这种防空巡洋舰也显然是太超前了一些。清英便准备先把这一吨位留下,等到将重巡的限额用完之后再观时而动。新式重巡的单艘造价预计在2700万马克,27艘的预算足够德国财政部拨款相当长一段时间了。相比于均价5100万马克的国王级和7000万马克的巴伐利亚级,重巡在战斗力上的低性价比也再度得到了证明。(未完待续,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ps:感谢书友潇湘夜雨异乡客的月票支持,和zhouyu1976的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