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看向了户部尚书郭允厚,“郭尚书,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自朕登基以来,就没断过囤积粮草,你户部不要说撑不住啊。”
户部尚书郭允厚随即起身离座,“回禀陛下,户部囤积的粮草,足够支撑十万大军半年所需。”
“半年?”朱由检略带不满的看向郭允厚。
“打仗,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也不是一个月两个月的事,半年,听起来不少,可一到了真事上,未必够看。”
“辽东自从万历四十七年的萨尔浒之战后,一直到今天,光是皇帝,我大明就换了四位了,可是建奴呢,依旧是猖獗无度。”
“郭尚书,户部,还需要努力啊。”
朱由检的语气中,充满了失望,粮草问题,这也由不得他不重视,原本历史上决定明清国运之战的松锦大战,明军就是因为粮草不济,一再催促蓟辽总督洪承畴速战速决,最终导致一败涂地。
郭允厚也听出了朱由检语气中的失望,户部需要努力,那就是他这个户部尚书的无能。
郭允厚双膝跪倒在地,“臣有罪。”
户部侍郎、仓场总督周士朴见状,赶忙起身奏报,因为按理来说,这事是归他负责的。
“启禀陛下,臣有下情回禀。”
“讲。”
“启禀陛下,户部的粮草不济,主要是因为如今我大明四境不宁,陕西、四川流寇反复,浙江、福建又起乱民,云南土司叛乱,这些都需要用兵,既是用兵,就需粮草。”
“还有就是,今年南方的粮草,并没有按时运送至京。”
“为何?”
“说是漕运不畅。”
周士朴随之解释道,“其实,往年的漕运,因为天气等原因,偶有延误也属正常,只不过今年与往年相比,确实是晚了许多。”
朱由检突然想起来,之前确实有关于漕运的奏报,但并没出什么乱子,他也就没有在意。
“漕运不畅,因何不畅啊?”
周士朴略做迟疑,“这个,臣不敢妄言。”
“不敢妄言,那就是知道而又不敢说了。”
朱由检看向了锦衣卫指挥同知,新城侯王国兴,“新城侯,周侍郎不敢说,那你们锦衣卫总该知道点什么吧?”
王国兴朝着朱由检躬身施礼,“回禀陛下,锦衣卫在这方面确实得到过一些消息。”
“有人传言,朝廷开海,海运便捷,将来就要走海运而弃漕运,所以有些漕工和漕兵就担心自己的生计,开始虚与委蛇,不肯出力,甚至是罢工。”
“由于漕运总督空缺,时任江苏按察使汪乔年便处理了一批人,并未引起什么乱子。”
“只是没想到如今竟然耽误了漕运,臣斗胆猜测,其中不乏要挟的意味。”
王国兴此话一出,满堂寂静。
朱由检听罢,冷哼一声,“传言,无风不起浪,浪大了,就要掀船了。”
朱由检缓缓起身,走到户部尚书郭允厚的身旁,亲自扶起了他,“郭尚书,地上凉,如今大战在即,粮草调度,还得仰仗你呢。”
“谢陛下。”
郭允厚,能力还是有的,可圈可点,只不过和户部侍郎毕自严相比,略显不足,不然也不会坐到户部尚书的位置上。做事也是勤勤恳恳,对朱由检也是忠心耿耿。
其实,做官做到了一定的份上,能力是次要的,忠诚,才是第一位的。
“郭尚书,你在户部这么多年,勤勤恳恳,颇有建树,朝堂上下,有目共睹。”
“如今国事危急,内阁之中,仅有三位阁臣,孙阁老还远在辽东,朕决意,户部尚书郭允厚,加东阁大学士,入阁理政。”
郭允厚不可思议的瞪大了双眼,没想到这泼天的富贵就砸到了我郭允厚的头上。
别人都是打一巴掌给个甜枣,可是朱由检只是训斥了几句,就直接让自己入了阁,哎呀呀,真是皇恩浩荡啊。
刚刚起来的郭允厚再次双膝跪倒在地,“臣郭允厚,叩谢天恩。”
朱由检再次搀扶起郭允厚,“郭尚书,不,现在应该叫郭阁老了,不必多礼,快快请起。”
殿内的其他人也是一脸的不可思议,没想到郭允厚这就入阁了。
其实,朝堂之上不止一次的有人提议增补阁臣,但是朱由检都没有同意,没想到如今突然就加了一个,而且还是由皇帝直接任命的,没有经过廷推。
廷推,说的好听一点,是民主。
说的不好听一点,不就是比谁的山头大,谁背后的人多吗,大臣廷推完了,最后皇帝再从大臣廷推的人员中选几个。
这廷推出来的人,那不都是你们选出来的吗,最后无论皇帝选择的是谁,都不重要了,反正都是你们的人。
“郭阁老,新官上任三把火,你如今入了阁,前方又起战事,粮饷调度,你还要多多费心。”
郭允厚此时,可谓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入阁拜相,那可是文臣毕生的追求啊。
“陛下放心,臣必当竭尽全力。”
朱由检又看向张瑞图,这位也是内阁大学士,之前按照朱由检的吩咐,一直是代管户部的,如今户部尚书郭允厚入了阁,那么,张瑞图就得重新安排了。
“张阁老,你是以礼部尚书的身份入的阁,那就分管礼部吧,只是如今工部尚书徐光启既要研发火器,又有格物院的差事,忙不过来,工部,张阁老也辛苦辛苦,代管一下吧。”
张瑞图一听,那两眼放光放的比刚刚的郭允厚还亮呢,他这一下子就相当于是管了两个部了,尤其是礼部,那可是名义上的六部之首。
真是有福之人不用忙,无福之人跑断肠啊。
我这还什么都没干呢,馅饼就砸到我头上了。
“臣领旨谢恩。”
朱由检不管激动的张瑞图,而是看向了周士朴,“周侍郎,粮草呢,是重中之重,你亲自跑一趟,确保漕运畅通,粮草运达。”
“新城侯,你带着人,陪着周侍郎去一趟。”
“切记,多事之秋,辽东为首要之务,漕运之事,以维稳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