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浪书院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太后和大娘居中而坐,陈望在下首相陪,旁边是陈何夫妇、陈啸夫妇、陈昉夫妇、陈吟夫妇。

上首依次是王法慧、谢道韫、呼延珊、焦夫人、阎夫人、薛夫人和她所生儿子十二岁的陈且。

不多时,丫鬟们手里托着木盘,迈着轻盈的步伐走上中堂,熟练地开始布菜,一道道珍馐美食散发着浓郁的香气,充斥中堂。

褚太后看着这一大家子人,喜得合不拢嘴,也倒上了一盏焦夫人亲手酿制的葡萄酒。

陈望满面笑容,站起身来,带同六位夫人和儿女们一起高举盏中的高炉酒,向正中座榻的太后、大娘两位老人家高声颂道:“祝太后、大娘身体健康,福寿永享。”

儿女们也一起高声颂道:“祝太后,祝祖母,身体健康,福寿永享!”

褚太后喜极而泣,这是她前半生连做梦都没梦到的场面。

虽然她曾经是大晋地位最高的女人,但无奈也得孤老深宫,无依无靠。

贵为崇德太后,但当时的晋孝武帝司马曜是比她小了三十六岁,八竿子都打不着的远房小叔子。

她夫君是,她儿子也是,她两个侄子都是皇帝,后来的晋简文帝是她夫家叔父也是皇帝。

而她的亲生骨肉陈望,一生都无法公开关系,碍于世俗礼教,甚至连见上一面都难。

眼前这个她曾一度认为性格懦弱,沉默寡言的儿子,却突然在出宫去洛阳那一年变得多谋善断,机智勇敢。

而且还带着她走出了她住得足够厌倦痛恶的深宫大院,和媳妇们、儿孙们天天在一起,承欢膝下。

那座崇德宫,她甚至都能数出地面上有几块汉白玉,几扇窗户,甚至多少个窗棂格子……

像现今这样的日子对于年近八旬的她,原本过上那么一天都是可望不可求之事。

司马熙雯也是眼眶湿润,她眼中的陈望虽非亲生,但那模样,那神态,越来越像死去快四十年的夫君了。

哎……要是他活着,看着颍川陈氏人丁兴旺,子孙绕膝,笙箫同音,该有多好啊……

两位曾经叱咤风云,见证了大晋几十年风风雨雨的老妇人,一起饮下了盏中的葡萄美酒,如饮甘饴,心中甜蜜无比。

陈望带领众夫人、儿女一起将盏中酒一饮而尽,然后在座榻中落座。

他执筷箸,笑吟吟地对褚太后和司马熙雯道:“这是孩儿亲自教厨下做的红烧涡水鲤鱼,已嘱咐他们将鱼刺剔除,二老请品尝。”

褚太后拿起筷箸,环顾众人,招呼道:“来,我们大家一起尝尝。”

随着一片窸窸窣窣地声音响起,众人跟着她一起拿起筷箸,吃了起来。

席中只有一人没有动筷子,就是坐在陈望对面的大夫人王法慧。

“嗯,好吃,少了鲤鱼的土腥气息,焦香酥脆,还不乏酸甜……”司马熙雯一边嚼着鲤鱼肉一边赞叹着,突然看见了王法慧纹丝不动,诧异地问道:“慧儿,你为何不吃啊?”

“哦,大娘,孩儿素来不喜吃鲤鱼,”说着,王法慧夹起一块儿莲藕塞入口里。

司马熙雯笑道:“那随你吧,咱们府里,就属你特立独行,呵呵。”

王法慧端起盏中酒自顾自地呷了一口,双颊微微泛起了红晕。

陈望满脸堆笑地看着王法慧,待要开口,但她似有察觉,却转头跟身边的谢道韫说起了话儿,“令姜,你看元亮的诗做得可还好?”

陈望的笑容僵在了那里,他心里再清楚不过,四年前,王恭及儿子们在倪塘被司马道子父子俩派人杀害,王法慧耿耿于怀。

她虽然没有当着众人面大哭大闹,但晚上和陈望睡在一起时却哭诉了多次。

陈望何尝不心痛,王恭是自己国子学同窗,自二十九年前初次离京北伐就跟自己在一起,不但是大舅哥还是亲密战友,曾经生死与共,征战两淮。

但他也愿透露自己现在需要等待时机,自己的远大志向,只能安慰王法慧。

王法慧却认为他就是个胆小如鼠,趋炎附势的小人,不敢得罪司马道子父子俩。

渐渐地,两人关系越来越疏远,两年多没有说过几句话。

司马元显伏诛,司马道子被流放,王法慧依然没有好转起来,她对陈望说,兄长其实是死在那个脑后长反骨,反复无常的小人,刘牢之的手里。

谢道韫听见王法慧跟她说话,笑着看了看对面的陶潜,对王法慧道:“元亮的诗词无不透露着对底层百姓生活的理解,充满田园淳朴之情,真是难能可贵的。”

陶潜赶忙躬身一揖道:“谢阿母过奖。”

“但是……”谢道韫抬手撩了撩额头散落的一缕青丝,话锋一转,又道:“有一点不好,你性格刚直,又过清高,不懂得变通,将来在大晋官场上恐难以立足啊。”

此言一出,中堂上的众人渐渐静了下来,一起看向了陶潜。

陈何呷了一口高炉酒,有些不以为然地道:“母亲,您言过其实了吧,我大晋性格刚直清高的大名士多了去了,如刘惔、殷浩,如庾翼、诸葛恢等人,不一样高官显爵,荫及子孙嘛。”

陈望重重地咳了一声,陈何一缩脖子,不敢吱声了。

司马熙雯笑骂道:“望儿,你这是干吗?家宴畅所欲言嘛,难道你喜欢各自喝闷酒,那你搬着桌子去后院吃吧,我们一起说说话儿。”

众人发出一片低声哄笑,但还不敢放声笑,因为陈望管教子女甚严。

褚太后放下筷箸,拿起布巾擦了擦嘴巴,缓缓地道:“何儿啊……”

“孙儿在。”陈何躬身施礼道。

“你母亲说的对啊,”褚太后抬头专注地看着堂外,似是在回忆着往事,“陶桓公(陶侃死后谥号‘桓’)那年来我府上拜会我父,那年我才九岁,对他还有些印象。”

众人无不肃然起敬,陶侃那可是载入史册的大晋忠臣。

尤其是陶潜更加激动不已,现今还能听到有人讲起亲眼目睹曾祖父,真是三生有幸,恐怕整个大晋唯有褚太后一人了。

(褚太后生于公元324年,九岁时是公元333年,次年陶侃去世)

一时间,中堂上变的鸦雀无声,只有褚太后苍老的声音回荡在众人耳畔。

“他那时已七十有四,虽皓首苍髯,依然精神矍铄,声如洪钟。”褚太后顿了顿又道:“然,他走后,我父对我母亲言及陶桓公,时逢王敦、苏峻叛乱,凭军功立足于朝堂,但他出身寒门,自命清高,不愿接近高门士族,他的后代终将难以跻身于大晋朝堂之上。”

众人默默地听着她的话,细细品味着,眼前这个陶潜性格还真有几分像陶侃。

“事实果然如此,陶桓公之后,元亮父祖三代都寂寂无闻,何儿方才说的那些人都是高门士族,且在闲暇之余,一起饮酒清谈,崇尚玄学,而陶桓公成为了另类。所以说,元亮跟其曾祖父颇为相似,若想为官,就要屈身与高门士族交往,好他们之所好,这样才能融入权力中心。”

褚太后的话,令众人陷入了沉思中。

陈望接话道:“儿听闻龙亢桓氏在高祖宣皇帝时(司马懿)就已沦为了低等士族,中宗元皇帝(司马睿)南渡后,桓温之父桓彝后来也跟随而来,他为跻身于高门士族中,由儒学大师之家而改修习玄学,离经叛道,整日跟高门士族里的名士们鬼混,才得以加入‘江左八达’,为子孙后代开创了晋级之门。”

“呵呵,你不说我还差点忘了,桓彝和陶侃正是两个典型代表人物,你们不妨自己揣摩一下。”褚太后点头笑道。

陈何躬身施礼道:“孙儿明白了,谨遵太后教诲。”

司马熙雯笑着端起酒盏,语气轻快地道:“说着说着话题又沉重了起来,我们再饮一盏,祝愿元亮、道济二人仕途平稳,青云直上,与昉儿、吟儿相濡以沫,琴瑟调和。”

中堂上于是开始轻松了起来,大家随着司马熙雯将盏中酒一饮而尽。

陈望琢磨着太后老妈的话,越想越有道理,你清高可以慰心但会苦于生活,仕途一生无望。

你若是趋炎附势,结交权贵,会违心,但会荣华富贵,官运亨通。

这个不管在哪朝哪代,都是适应的。

这时,宴席上气氛逐渐活跃起来,王法慧跟褚太后说着话儿,司马熙雯跟呼延珊大声说着话,焦夫人在问陈吟去浙东路途有多少天,……

陈望也问起了檀道济:“道济啊,临海郡太守我记得叫辛什么来着?”

“回禀岳父大人,叫做辛昺。”

“哦,对,辛昺!你去之后可要多设烽火台与海岸边,连年征剿,天师道虽然元气大伤,但孙恩狼子野心不死,终将会卷土重来。”

“是,岳父大人,孩儿定当谨记。”

“天师道在东南沿海诸郡有着广泛的民间群众基础,还要在主要官道、驰道上设哨卡,严加盘查,切断海岛与陆地往来联系。这样,可令孙恩越发焦躁,最后铤而走险登陆,可全歼之。”

“是,孩儿去后只有一件事可做,那就是彻底剿灭孙恩!”

“好,有此志向甚好!来,我与你共饮此盏。”

“岳父请!”

说着,二人共同举盏,一饮而尽。

放下酒盏,陈望兴致高涨,抬手把陶潜喊了过来。

陶潜赶忙端着酒盏起身离席,来到陈望座榻边坐下。

陈望拍着他的肩膀道:“元亮啊,昉儿可就托付给你了,到了浔阳郡来个信报平安。”

“是,岳父大人。”陶潜躬身道,然后举起酒盏双手高过头顶,“孩儿敬岳父一盏,恭祝身体康——”

陈望忙摆手制止了他,笑道:“我不胜酒力,你留着酒量待会儿去敬你岳母吧。”

说着,陈望用手指了指对面正独自喝闷酒的王法慧。

“哎,哎,是。”陶潜答道。

由于中堂上人声嘈杂,陈望附在陶潜耳边大声道:“我闻江州刺史现在是桓石生,对吧?”

“是,岳父大人,他正是小婿的顶头上司。”

“嗯,如今龙亢桓氏如日中天,朝廷内外大权皆在桓玄掌控中,你本为一介儒生,在官场之上,即便是看不惯,也不要硬诤,大不了辞职,带着昉儿回谯郡,我和你岳母都会欢迎的。”

陶潜感动地热泪盈眶,将盏中酒一饮而尽,高声道:“小婿谨记岳父教诲,为官一任造福百姓,如果不能得偿所愿,即辞职回谯郡。”

“好,好,”陈望拍在陶潜的肩膀,又问道:“最近可有什么新作?”

“哦,哦,小婿最近没有作诗,倒是写了篇文赋,还请岳父大人指证。”陶潜躬身答道。

陈望眼前一亮,笑道:“快快取来我看。”

这些年陈望没出过门儿,读这个才华横溢的女婿诗词倒成了他业余爱好之一。

陶潜回到自己座榻上,从案几底下取出一卷纸,又跑了回来。

“岳父大人请看。”说着,陶潜把纸卷展开,面向陈望。

由于案几上有酒菜,无法展平,陶潜只得双手将长卷展开,供陈望观瞧。

陈望凝神看去,这是一副工工整整的小篆,只见最右边竖着写有四个大字:“桃花源记”。

“桃花源……”陈望一边轻声念道,不禁兴趣盎然,只这四个字就让他有了读下去的欲望。

只见上面写道: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读到最后,陈望意犹未尽,呆愣在当场。

陶潜举得着长卷,胳膊有些酸痛,见陈望盯着自己的桃花源记不说话,于是问道:“岳父,岳父?可有何赐教?”

方浪书院推荐阅读:暴君总想生三胎晋击天下新明史综影:我的狼军横行无忌我对恶魔果实没有兴趣图清弃少:从种田开始发家大唐的旗帜贞观俗人仙界大爆料特战荣耀穿越红楼的戏剧人生我姐大将军,我每周刷新超能力盛京小仵作富可敌国,你叫我姐扶弟魔?亮剑:缴获无数,旅长恭喜我发财大明:我爷爷是洪武大帝!大唐:就嫁一个公主,还想求我出山?关东往事帝将书对话历史:我听众生疾苦,摆渡人间!北魏遗史军阀皇子:开局买下双胞胎侍女盛明皇师炫汉三国:白毦陈到三国之谋伐科举吾有青云志贞观清闲人言商天下自说自话谈三国三国之龙战八方铁血特战队大周:帝国之王霸天下手持AK,我在山寨当土匪的日子我的崩坏萌妹旅团蜀汉之庄稼汉我的父亲是曹操燕云志唐朝那些事幽默化三国演义盛世嫡妃(木兰听雨)汉末:家父袁绍,足矣一手遮天农家祖坟冒青烟了,连中六元王朝的腐朽老子就是要当皇帝穿越后,我带兵在古代嘎嘎乱杀三国:越世霸主三国:朕乃大汉忠良董太师唐朝工科生
方浪书院搜藏榜:抗日之铁血狂兵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万历四十八年疯鼠篮坛传奇崛起人在大隋,开局曝光穿越者身份皇帝直播间刺明大明:我真的不是皇长孙南明日不落穿越之我在流放中逆袭瀚海唐儿归吕布有扇穿越门劫貂蝉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徒篡儒盛宠医妃大明:朱元璋是我干爹恶明三造大汉,蜀之汗马特种兵穿越大明,抢座银山夺天下毕业后,忽悠大家去当雇佣兵凡尘如梦三国:我可以编辑剧本三国群雄乱舞大明:我的母亲把朱标揍惨了三国:开局黄巾渠帅,阵斩关羽从靖康开始藏武魂穿林冲,我化身杀神杀穿水浒汉鼎光荣使命1937我死后,给老朱直播大明烽烟再起德意志涅盘穿越之权御天下三国之汉室再兴弃妃种田:病娇王爷倾城宠替嫁之农门福妻特种兵之开局震惊唐心怡三国大曹贼,开局拯救杜夫人三国之开局偷袭孙策我真没想当阁老双穿门:被迫给女帝打工的那些年质子为王大明:开局太湖顿悟,时代圣人诸子百家都是子:我是例子妃常淡定:废材女玩棋迹帝国神纪小神禹月初揣着空间好修闲
方浪书院最新小说:极品五世子脱了官衣,你跟我一个山贼讲道理?我孔圣唯一子孙,你问我懂论语吗重生美好三国:人屠现世,请诸位赴死无双镇北王废柴趣妻红楼:王爷又双叒叕娶妻了开局一书生:从敬夜司狱开始我掌梁山,没宋江什么事了朱雄英现代留学十年,回归大明穿越贾琏之慢节奏生活手握百万铁骑,你说朕是反贼?开局救下刘邦,竟成为历史权臣?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什么?我一个科研人员成皇子了?穿越亮剑之抗日签到系统三国,我曹贼,爱江山更爱美人!明末之我若为王全族被贬,北荒粮满仓昏君啃树皮学名张好古明朝小匠:穿越江湖的逆袭之路大秦:天幕直播我争夺天下大明:治好病后,老朱求我去现代如何帮助女主在异世界建立势力?重生汉末,开局收刘宏为徒红颜劫:乱世情殇逍遥悍匪:开局一箱手榴弹家父吕奉先我登顶成龙后,女将军跪求原谅大晋霸主明末风云:乱世殇歌靠读懂人心立足穿越乱世之枭雄崛起华夏最强主播:从主播到全球帝王大明:我朱雄英不当孝子贤孙天幕通古代:开局让老祖宗们震怒从司农官开始变强大宋:人间为青天,地府做阎罗正德皇帝朱厚照帝国皇太子,老子不干了!秦末苍穹之变十三皇子十年藏拙,真把我当傀儡昏君啊?三国:从打猛虎,救皇后开始大明:我每天一个未来快递,老朱心态崩了!从落魄书生到一品富商古镯通时空,假千金娇养江阳王赢翻了醒来成了桓侯张翼德弑兄杀父,我登上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