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在安喜宫服丹修炼,十分沉溺,将越来越多的朝政托付给太子处理。太子权柄渐重,在朝中声望一日高过一日,皇帝对此却反应迟钝,觉得太子仍然还是那个任他摆布的小孩子,这一切都使得于皇后觉得,紫禁城的权力格局已经开始变化了。
于皇后不愿意随波逐流,而是打算未雨绸缪。这段时间,她经常打发于妙清到长乐宫去陪伴太后。自张惟昭离宫,太子越来越忙,皇帝整日呆在安喜宫不出来,太后身边就变得冷冷清清的。于是于妙清常常来讲故事给太后听,拿画册和太后一起欣赏,就像当时张惟昭做的那样,希望能解得了太后的寂寥。
但是,尽管同样是讲故事和画画,于妙清却没有办法像张惟昭那样引得太后欢喜开怀,太后依然时不时在长乐宫念叨张惟昭,记挂她办学办得怎么样了,她的女学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收了多少学生了,都教些什么,如此等等。
对此,于皇后和于妙清曾经专门在一起讨论过,太子被张惟昭『迷』住倒也罢了,怎么太后也对张惟昭念念不忘?
她们得出的结论是,因为张惟昭的路子够新够野。很少有人能把这么多新奇的东西一股脑带进紫禁城,因而一旦有这样一个人出现,就把太后和太子,甚至还有皇帝的目光都吸引住了。
金贵妃为了让皇帝的目光扭转过来,下了很大功夫,甚至不惜借助鬼神和丹『药』的力量。就是这样,也没有让张惟昭彻底消失,只是把她逐了出去而已。
然而张惟昭出去之后,又出奇招,开了前所未有之例,办起了什么女学。为女子办学,本来很容易引起那些迂腐的老夫子反感的,但却因为张惟昭收留的都是孤苦女童,教的也是护理、刺绣和烹饪这些服务『性』的技能,因此非但没有引来骂声,反而在民间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其实那些小民懂什么?张惟昭的好名声,还不是有人特意帮她做出来的?
一来,张惟昭一说办学,太后马上赏赐了银子出来,其后又有丰庆长公主跟从,弄得京城里的贵『妇』都开始以向她的义学捐助为荣;二来是太子手下有一批读书人专门替她鼓吹,把张惟昭说得仿若济苦救世的仙女降世。一时之间,大家都不再提她是怎么触怒帝王被赶出宫的,反有人说,她再次回宫指日可待。
于皇后就觉得,不妨借一借张惟昭之势。太后不是对张惟昭的女学感兴趣吗?就让于妙清去女学教书。张惟昭现在无法进入宫廷,于妙清却可以,经常和太后讲讲女学的情况,再加上一些市井的逸闻趣事,慢慢把太后的心笼络过来。
再者,在女学教书,和张惟昭成为患难与共的好姐妹,也会使太子对于妙清另眼相看。
谁知,张惟昭却一口拒绝了于妙清的提议。
皇后思忖一番,对于妙清说:“她既然说你不方便在那里教书,闲时却可以多走走,你就带着点心、玩器和衣服,常常去探视好了。不管她暗地里怎么想,你既然施惠于她,她就得承你这个情。”
于妙清拧起了细细的眉:“姑母,她明摆着不想让我近前,我还上赶着去点人家的眼吗?”
“我知道你委屈。但是你应该早就听过这句话,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太后和太子既然喜欢看到人怜贫惜弱,乐善好施,你就得做出这个样子来。现在你去和她亲近,并不是为了她,而是为了能让太后开心,太子看重。”皇后耐心教导。
于妙清低头咬着唇不说话。于皇后见此情形,道:
“你也看到了,太子喜欢的是什么样的女子。若你确实觉得不能胜任,不如换你三妹妹来。她虽然容貌没有你出众,但『性』子爽利,没准更能入太后和太子的眼。”
“姑母,”于妙清马上抬头道:“我会照姑母说的去做!我刚刚只是在想要怎么做才比较好。”
于皇后缓缓点头:“那就好!其实我这也是为你好。你是于家的长女,也是这一辈里最出『色』的女孩子,我自然盼着你有个好结果。”
“多谢姑母!我定当不辜负姑母的期望!”于妙清深深万福下去。
长乐宫里,太后听说于妙清最近经常到张惟昭的女校里走动,就问她这学校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和民间的私塾有什么不同。于妙清跟太后讲述在松竹女校里见到的趣闻,太后听得趣味盎然。
“阿昭让人把一块宽宽的木板挂在墙上,漆成白『色』,然后用碳条在上面写字,教下面的学生跟着写。这样先生写字,下面的人都能看得见,就不用一个一个挨个儿教。”于妙清说。
“这主意是不错,可是这样能把字写好吗?”太后奇怪道。
“阿昭说,反正姑娘们长大也不会去考举人进士,识字会写就好了。”
“这像是她说的话,她自己的字儿就写得不怎么好看。”太后说着自己先笑起来。
“阿昭还教姑娘们天天做五禽戏,说希望她们身体强健。等有机会,还可以请先生教她们学打拳。这样将来她们长大了嫁人了,谁的夫君要是敢动手打她,她就能把他打得满地找牙。这样日子就不会过得差了。”
太后和在太后身边服侍的香玉、水仙闻言都笑起来。
“这样女子有人敢要吗?”水仙掩着嘴笑说。
于妙清刚想说就是呀,太后却道:“若这男子是真心对她,还怕媳『妇』身体好、有力气?两口子不但不会打架,说不得还会十分欢喜呢!”
一屋子人都连忙附和。谁不知道太后当年就是因为身体健壮,好生养,才晋升为贵妃的。
太后道:“阿昭素来就是这样,说话、做事出人意表,但细想却又很在理。”
香玉道:“她以前还说过大炎也应该像欧罗巴那样,一个男子只应娶一位女子呢。”
于妙清还没听过张惟昭说起这些,诧异道:“一个男子只能娶一位女子?”
“是啊!”香玉道:“她说这世上男子和女子人数相当,老天并没有让女子远多于男子,可见天生就是让一男娶一女的。”
其实张惟昭还说过,若是妻妾成群,阴阳失调,人心不平,生活就难得安宁。若照她这样说,后宫可不就是最失调的地方?张惟昭口无遮拦敢这样说,香玉却不敢跟着学。
虽然香玉没有把话说全,但于妙清听了心已经开始往下沉了。
太后说:“地域不同,风俗也不同。她还说一夫一妻在欧罗巴是写入律法的,男子再娶,女子就可以告官,这在大炎哪里行得通?”话虽是这样说,脸上却『露』出了一点怅然的神『色』。
于妙清状做不经意地说笑道:“幸亏阿昭是出家人,若她是哪家的闺秀,这夫婿还真是不好挑呢!”说罢自己做害羞状掩口而笑。
“她若要嫁人,肯定是不许夫君纳妾的。”水仙跟着道。
“像阿昭这样又美貌,又有本事的人,我要是男人,娶了她,保管不会再想别人。”香玉说。
太后道:“你们就趁她不在的时候尽管埋汰她吧,看等她回来的时候找不找你们算账。”
香玉说:“太后娘娘明鉴,奴婢这是在夸奖她呢,哪里是埋汰她。”
一屋子女人都笑得很开怀。
正在这时,屋外有人通传太子来向太后问安,太后赶忙叫进来。
太子进来向太后见过礼,见太后脸上尤自留着笑容,便问道:“皇祖母在听什么笑话?笑得这样开心?”
“我们在说阿昭的糗事。”太后故意这样说。
“她有什么糗事,说来让我也听听。”陈佑琮双目闪亮地说道。
太后还没有回答,于妙清不知为什么突然脑中一热,鬼使神差地说道:“在说阿昭主张一个男子只应匹配一个女子。”
“这不是很好吗?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这哪里是糗事了?”陈佑琮笑道。
于妙清的笑容就僵在了脸上。
太后如何不懂得于妙清的心思?于皇后想尽办法打发她来陪伴自己到底是为什么,太后心里很清楚。其实太后一直觉得于妙清资质上佳,是一个不错的太子妃人选。她温和细心,入宫后定能把太子照顾得妥妥帖帖的。
太子一心衷情张惟昭,太后自己也很喜欢这个与众不同的姑娘,自然不会反对。只是张惟昭是坤道出身,若选她为太子妃,难免引起朝臣和民众的议论。所以将来给她定一个高一点的品级就是了。
阿昭处处都好,却锋芒太『露』。于妙清虽然不是很得太子欢心,却胜在出身清贵,脾气和软,能容得下人。所以她们一个做宠妃,一个做正妻,再合适不过。
至于一生一世一双人,想到这里,太后暗暗叹了一口气,恐怕在大炎皇宫,这样的心愿也只是想一想、说一说罢了,哪里能当真呢?
太后岔开了话头,向陈佑琮问起了其他的事,于妙清闪在一旁,过了一会儿,把脸上的那点凄惶掩盖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