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完剿灭骨利一事,李丰回到延州,继续开展石油开采与冶炼。
做蒸馏器的陶罐、分馏塔等,已经全部烧制完成,总体质量令李丰满意。
他这次特地烧制了两个冶锌陶罐,要冶锌做双金属温度计。很多人不明白这模样奇怪的陶罐的用途,他只是随口应付了几句,也不好讲明。
因为自己已答应了人家,这个技术暂时不方便泄露。在华夏古代,违背诺言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并非像现在的很多华夏人,满嘴跑火车,什么话都敢讲。
他让鲁松将两个冶锌的陶罐带回了自己的住所,与鲁松开始冶炼锌。前面讲过,锌这种金属,明代以后才完全掌握冶炼技术,也是非常有用的一种金属,是加工黄铜合金必须。
“郎君,一切的手工活让奴来就是,郎君但请在一旁指挥!”鲁松看见李丰准备要亲自操作,连忙摆手加以阻止。
李丰说道:“没事,如此天寒地冻的,我呆着也冷得很呢!”
鲁松一看,没有办法,心想,自己的这个主子怎么和人家完全不同?
李丰已经过了十六岁,虚岁就算十七岁了。生日是前几天,他请几个朋友一起喝了一顿酒,自己喝了两斤米酒。当然,人家也不知道是他的生日。
他想,在后世,自己这个年龄就应该上高一了,哎,还是读书的日子好呀!不过,就像某人写的围城一样,读书的时候想上班,真到上班的时候,却又想起读书的好处来!
当然人家那个是围城,一个想进去,一个想出来,差不多的。
这里已经闭门,外人进不来,不用担心技术泄密。
在李丰的指导下,鲁松将锌矿粉与煤炭粉按照2:1的比例混合,用铲子搅拌均匀之后,然后舀入了冶锌罐子当中。
用小木棒充填均匀之后,整个罐子只装到了23的位置,然后上面再用厚厚的黄泥糊了一层,做成了一个“隔子”,留了一个小拇指粗细的洞。
这个洞的用处是:让锌汽、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其他气体排出来,进入到上层。
这一步完成之后,还要在罐子的口子上,再糊上一个假顶,同时上面依然要留一个洞,这个洞的位置和刚才那个洞的位置处于相反的位置。
冶锌原理:上面的程序完成之后,把陶罐再裹上一层黄泥,以防止陶罐爆炸。
然后再放在煤堆里面烧,罐子里面的锌矿石中的氧化锌被炭粉还原成锌之后,摄氏九百余度高温下变成汽态锌,进入到上层“空室”。
由于空室顶与空气直接接触,因此,里面的温度一般在摄氏五六百度,几乎不可能达到摄氏九百度,因此肯定低于锌的沸点。
其结果是,汽态锌会在这里凝结成金属固体锌,其余的废气由那个小孔排出掉。
一般三五天之后,罐子里面的反应就完成了。
这就是古代冶炼锌的全部过程,其纯度非常高,据说可以达到两个“9”以上。
……
为了加快进程,两层泥土盖子,李丰都是让鲁松用炭火将其烤干。所以到晚上的时候,就可以正式开始冶练了。
李丰在院子里的走廊下一个角落里面,开始烧制陶罐,二人一边烧,一边烤火。鲁松喜欢喝酒,李丰允许他喝半斤白酒,还弄些三斤猪肉、一只大公鸡来烤着吃。
当然,这个时候也管不得什么硫有毒了,偶尔吃一次也问题不大。再说,硫磺还是药品呢,是冶炼焦煤的副产品之一。
“鲁松,你也老大不小了,这次回到京城,我给你找个媳妇儿!”李丰喝的是米酒。
鲁松一听,激动得赶紧放下酒杯,拱手相谢:“小奴多谢郎君!郎君有再造之恩,奴此生做牛做马也难以报答!”
“只要你忠心办事就好!今后,我可以给你除籍,你还可以恢复平民的身份!”
“这……”一听到这话,鲁松赶紧给李丰磕了一个头,然后又说了一大堆感激的话。
李丰把他扶了起来,二人继续聊天。
这里要说一下,古代,虽然主人有权力给中意奴仆除去贱籍,不过总体上比较少见。
再者,这个可不是一句话的事,还要签署相关文书,到县里面备案,整个手续才完成。
还有,必须得家中有继承权的男主人才有这个权力。比如,李丰有这个权力,但是他弟弟李纪就没有,因为他并不是嫡长子,除非李丰挂掉了,他才有这个权力。
二人正吃着,听到外面有人敲门。李丰一看,反正一切都搞完了,也不怕泄密,于是让鲁松去开门。
鲁松来到门前,先问了话,一听,是尉迟恭和杨铸二人,知道他二人有事,于是赶紧开门:“小奴恭迎尉迟都督、杨刺史,二位官人快快请进!”
二人各带了一名仆人提着灯笼,进门之后,鲁松把门掩上。
这里插一句,古代住驿站,一般情况之下,除非是宰相,否则监察御史有优先权,即便是刺史,也要把最好的房间让出来。
史书上曾经有记载,唐代,一名从三品职刺史提前入住驿馆,由于它品级最高,因此住在了最好的房间。
不过,监察御史摸黑赶到之后,硬是把他赶了出去,尽管监察御史只是个正八品级职事官!
因此,李丰在此,是住的单独一个院子,也是最高级的居所。
……
“李郎,恭喜你呀,终于被授予朝散大夫了!”一见面,尉迟恭就大声恭喜道。
啊?朝散大夫?这可是不小的进步!现在的绯衣官服是借用的,今后,那可就是正牌的了!
“都是尉迟都督带着学生立功!多谢,来,吃肉喝酒!鲁松,你去找驿站的厨师,再多拿些酒肉过来,把欧阳公也请来!”李丰说道。
“唯!”鲁松说道。
他听说李丰升阶朝散大夫,自然也十分欣喜。
接着,最先接到消息的杨铸,皇帝的旨意告诉了李丰。最后他说道:“你二人是重奖,鄙人也跟着沾光,得了五百匹绢帛,升了朝散大夫,还要多谢二位!明日,鄙人摆酒庆贺!”
实际上,杨铸虽然是一位刺史,不过,他原来的本阶还没有达到从五品朝散大夫,只不过是正六品,绯衣官服同样是暂时穿的,如果不当刺史了,还得穿绿衣!
如今也跟着李丰沾光,心中自然是万分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