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一部分石油可以在地面进行采集,不需要重新钻井开采,因此,李丰马上要进行蒸馏器与分馏塔、储油罐的制作,尽快开展石油冶炼。
在李丰的计划当中,石油冶炼与勘探和开采是同时进行,以节省时间,达到最佳效率。
为了节约成本和安全需要,在李丰的设计当中,蒸馏器和分馏塔主体、储油罐全部采用陶制。
陶制的罐子非常坚固,而且经久耐用,比任何金属都要强,当然,这也有明显缺点,需要建模烧制,要改造也非常困难,必须一次成型。
这里面,储油罐相对简单,当然,储存汽油是非常危险的工作,这一点他要专门制定规章制度,由专人进行管理。
在设计上,蒸馏器相对比较简单,无非就是一段弯曲的储油管,中间低两端高,呈“U”字型即可,便于在最低处加温,比蒸馏酒精的要简单,当然结构完全不同。
这陶制的管子一端进油,一端出油气,油气再进入到分馏塔。
在“U”型管的下面用煤炭加温,达到五百摄氏度就行。
管子的直径可大可小,李丰设计的管径在三百毫米。
当然,这种原始的方法效果如何,李丰也不得而知。
不过说实话,这玩意儿真不复杂,关键是古代人不知道石油分馏原理而已,当时也没有先进的化学知识。
后世很多小作坊也在进行原油冶炼,虽然那个油料用在汽车上可能对发动机影响较大,但如果用在其他方面似乎没有什么太大影响。
……
在石油冶炼装置中,比较复杂的机构,就是分馏塔。分馏塔同样是一个密封的分层罐子,最低一层温度最高,肯定在五百摄氏度左右,依次往上温度逐渐降低,每一层留几个通气孔。
只要本层不凝结的油气,就会进入到上一层空间。同时,每一层间隔设储油槽及出油管(出油管安设开关),凝结的油气会进入到储油槽中,经过出油管流出来,进入到储油罐。
最上层要安设冷凝装置,同时,要监测每一层最上端的温度,对温度进行控制。
这里就要用的温度计。唐代当然没有温度这个概念,这就要由李丰教授他们相关知识。关于温度计,本章最后介绍,这里接着介绍分馏塔。
在李丰的设计当中,分馏塔总共四层空间,那么就需要加工三层间隔。
中间两段罐体加工为圆柱形,两端是空的,这个非常简单。
最下面那一段必须要进行封底,还要有出油孔。最上面那一段必须有盖子,还要加水槽对油气冷凝。
这里的间隔设计有点特别,除上端有油槽外,中间还留一个两寸高的“空层”,这个“空层”的作用,就是李丰准备用来控温的。
那么如何实现控温呢?就用风箱!如果温度过高,油气不凝结,那么就用风箱通风降温,如此轻易地就可以实现温度控制。
当然,也许自然通风就可以,省略了很多麻烦。
还有,通常情况下加温是没有必要的;如果在大冬天的确需要加温,那就更简单:在分馏塔外面再加一个厂棚,直接在厂棚里面生产,用煤炭火炉把厂棚里面的温度升高即可。
……
这里再介绍一下控制温度需要用到的双金属温度计。
双金属温度计在有些教科书上也介绍过,他的原理非常简单:
不同金属的热胀冷缩系数不同,就利用这个原理,将两种热胀冷缩系数差异较大的金属片粘合在一起,当温度发生变化时,金属片会发生卷曲,根据卷曲的程度来确定温度。
双金属温度计当然不太精确,不过,他制作简单,使用的场合非常多,目前在工业上双金属温度计使用非常普遍。
常用的双金属为:铜(膨胀系数18.5)、锌(膨胀系数36)。铜非常好找,不过锌就不好找了,这个技术唐代没有,李丰传授给了洋州的一个人。
如今要制作双金属温度计,还必须得把锌制作出来,当然,这对于李丰来说,也就是几天的时间。
冶锌的技术与工艺,本书前面曾经介绍过,这里就不再讲。
将那双金属片连接上指示仪表,就做成了一个双金属温度计。
对于指示仪表来说,还需要用到小弹簧,这都不是问题。
……
锌矿石----炉甘石,他已经从娄烦冶监带了百多斤精矿粉到此,只需要把冶锌炉制作好,锌就可以轻易地制造出来。
因此,在反复检查了蒸馏器、分馏塔的图纸没有问题之后,第二日一早,他把冶锌罐的图纸一同带上,与几名官员一同来找本城最好的王陶匠。
王陶匠五十五岁,做这一行已经四十多年了。他把李丰的图纸看过之后,倒是没有找到什么缺陷,只是提出了一点修改意见:
“李郎,这个陶罐太大不好烧,废品率极高,小人的意见,把它做得小一些,稍微高一点即可,多做几个就行。
这样还有一个好处,可以更好的控制里面的热度,兴许通过这个高度,就能够调节里面的热度,毕竟这个中间还有空层。”
李丰点点头:“王师傅之言有理!就按你说的办,先期多几个废品也无甚关系,把成本算在其中就是!”
刘仁说道:“王师傅,你就抓紧按照李郎的要求加工,注意,一定要保证质量,此物若加工好了,你有功劳的!到时候在史书上,肯定也要给你书写一笔!”
王师傅呵呵一笑:“小人一定尽力而为,这史书是不敢上了,就留给诸位官人吧!”
这时彭士曹严肃地说道:“王师傅,质量要保证,时间也要保证!十日之内可否能烧好?”
“十日?这怕是有些难度!要踩泥、制模、制胚、晒干、烧制等等,总共有十几道工序。如今天寒地冻,这泥胚很不容易风干,没有二三十天,怕干不了!更别说烧制了!”王师傅说道。
啊?彭士曹一听,这怎么行?李丰要求的时间很紧的!
想到这里,他有些紧张的望着李丰。
李丰一听,你这时间肯定不行,我还要赶回去参加科举呢!
不过,自己曾经在农村见过做瓦的,的确是需要花这么多时间,得另外想办法,想到这里他说道:
“时间比较紧,彭士曹,不用着急,如果没有太阳,用风吹干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