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原来是这种事!
要说起来,这可不是小事情。文官还好说,如果是武将的话,上级很多时候有生杀大权。
如果与上级关系不好,找个理由把你杀掉都可能。或者给你故意安排一个无比艰险的工作,你也无话可说。
想到这里他说道:“这都是小事。不过,程将军是归段公管辖的,下官不过六品职事,管不着他!”
“不然!李郎也是副使,又是监察御史,也可管他。段公如今是一个老好人,我也不大指望他!”
“刘公,想办法让公子留在京城为佳,或者是调离武侯,就与陈将军无瓜葛岂不正好!”
“我找过长孙无忌,他说,犬子任期到年末就满,而且面临升迁,现在不宜换卫府。”
原来是要升迁!只差几个月,如果现在离开,又得多等一年,这的确划不来。
因为,旅帅是六品,再往上就是五品郎将,待遇差别是天上地下的。
想到这里他道:“既然如此,下官当尽力而为!不过,请刘公还是要劝令郎小心行事!”
“我也曾劝过他,不过,二人矛盾较深,一时难以调和,我也无法,好呆只有几个月,希望能够平安度过去!”
“……”李丰一看,不知道二人因何事产生矛盾,到时候得劝劝。
“对了,李郎,此去延州,可也要注意安全,那里杂居着不少内附突厥人、鲜卑人,不少部族与当地州县矛盾很深,时常发生小规模冲突,这些人英勇善战,很不好处理的。”刘德威提醒道。
“多谢刘公提醒!”李丰说道。
……
下午,李丰府。
李丰离开长安县衙之后,返回了家中。
今天,是发放禄米、常食料的日子。他已让仆人们等着,领禄米、常食料。
禄米是一个季度一发,现在是七月中旬,正好是发上个季度的禄米。
他是七品本阶,一年的大米是七十石,而且只干了半个月,所以,禄米只有三石不到。
不过,唐代,这些大米其实是用来养家的,官员另外有“常食料”才是用来养活官员本人的。
常食料分为四个等级:六品以下、四五品、三品以上、亲王。常食料是一个月发一次。
六品以下官员的常食料,每日的供应量:白米二升,白面一升一合,油三勺,小豆一合,酱三合,醋三合,豆豉、盐、葵菜、韭菜之类的东西若干,另外还有一尺长多的木头。
由此可见,唐代官员什么东西都要发,从衣服到柴米油盐酱醋茶,都不愁。
不过,这官员中间的差距大得不得了!六品以下官员,这些常食料算下来,还不到七百文,也没有羊肉,五品以上官员才有羊肉。米、面够两个人吃的。
四品五品的常食料有五千多文,差了将近九倍。至于三品以上的官员,那就更高。
……
黄坚订的烤羊还没有送到,司农寺送米、送菜的牛车却到了!
那是一位四十岁的官员带着两位仆人送过来的。
“下官司农录事刘成参见李郎!”刘成行礼道。
“刘录事不必多礼!”
“李郎,这是物资清单,请李郎过目清点!”刘成亲自把清单送上。
“嗯!”李丰看了看,递给了倩儿:“倩儿,你们几个负责清点下,然后搬进去!”
“唯!”倩儿领命,然后带人开始清点。
这时,一位二十岁的仆人走了过来,对倩儿说道:“你是倩儿吧?”
倩儿正在清点物资,猛然间被人一问,瞬间抬起头来,有些惊讶!
那男子微笑着说道:“倩儿,我是你姊夫吴虎,李郎上次带信给岳母,我才知道你跟着李郎,今日,专门求刘录事到此处来的!”
啊?一听这话,不但是倩儿,就是李丰也吃了一惊!
咦?真想不到!
倩儿一看是姊夫到了,赶紧把物资清单交给燕儿,自己忙着问母亲的情况:“郎君,奴的娘如何?”
吴虎点点头说道:“还不错……”
二人热情攀谈起来。
……
李丰看见刘录事,心中倒是有几分奇怪,哪有一个官员亲自给人家送粮送菜的?何况自己只是一个中层官员,一般都是下面的胥吏在办理。
这时刘录事微笑着说道:“李郎,鄙人这次也要跟着李郎出去呢,因此今日特来拜会!”
“哦,原来如此!我先前倒是有几分奇怪的!”李丰一听,顿时恍然大悟。他知道是司农寺会去一名录事,却没想到是他。
看来,他是去负责文书稽核,这也是录事的职能。平时官员出差,人员大多是各衙门抽调。
“李郎,这次没带什么礼物,小人的职田在长安县,由父母亲自耕种,还有一个鱼塘。
此处有十几尾鲜鱼,几只鹅,几只鸡,还有些青菜、干菜,对了,还有牛奶酪羊奶酪各二十斤,望李郎不要嫌弃!”
“牛奶酪、羊奶酪?这……刘录事太见外了,快快屋里请!”
二人进到屋里,接着二人开始聊天。
李丰得知,这个刘录事就是长安本地人,一直在京城当胥吏和官员,当然是流外入流的。
“刘录事家中牛羊多吗?”李丰问道。他前世很喜欢喝牛奶,至于奶酪,也吃得下去。
更关键的是,李丰现在十五岁多,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必须要吃牛奶或者羊奶。
刘成答道:“下官家中养了三十头牛,二百只羊。”
“嗯,不错,我下半年领了职田以后,都想养一些牛羊了!”李丰说道。
“李郎说笑了!下官家中有闲人,自然可以做这种事,李郎是当官之人,这种农事怕是做不了!”
李丰一看,这个刘成虽然是流外入流,其实非常聪明,书也读得不错。
心想,自己虽然是判官,不过也不可能什么事情都自己去做。这次出差,文职官员就五人:段纶、刘成、欧阳平、杨监作和自己。
这日常的事情,肯定要交给刘成了,因为他就是管文书的。
至于杨监作,人家是技术官员,而且已经五十多岁,不大好让人家管太多。
当晚,李丰留他吃晚饭。
第二日,李丰还要早起,李治已经与段纶说好,双方队伍后日一起出发。李泰要亲自来晋王府给他送行,自己是主要参与人员之一。
……
估计华夏人食用奶酪的历史,并不比欧洲人短,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卷六中就有详细制酪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