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这最后一点,倒不用他过多介绍,这些人大都明白这个道理。
有人说铁铧犁要用钢,那是现在的铧犁,因为钢材便宜了,而采用的是高碳钢。
古代的铧犁都是用铸铁,一点不影响使用,钢怎么可能用得起?
铁铧犁因为要保证足够的硬度,一是为了破土,二是为了减少磨损消耗,因此都是铸造。
现在很多机器设备上的钢构件,为了减少磨损,依然采用白口铸铁,而不是用钢。
李丰介绍完之后,就把图样交给了刘木匠。
旁边,韦师再次听完他的讲解之后,高声赞叹道:“李郎,昨日我只听了个大概,还不是很明了。今日又仔细听了听,再加上又看了看他们原本用的铧犁,一对比之下才知,李郎这发明真不简单。
如果此铧犁能够在全国推广,每年增加一成粮食,就是一千多万石,就是再砍一半,那也有六七百万石!
此农具可是功在千秋呀,鄙人不但要尽快在全洋州推广,还要立即给皇帝上奏书,让天下推广此铧犁!”
李丰一听,说道:“是得尽快推广出去!不过,由于铧犁头也做了些改变,最好是重铸,只有这样,耕田之时,才能更好翻起土来,原来的铁铧犁头效果不好。
这里就有个问题,大部分铁铧犁头都是冶监生产,因此,冶监要重新改变模范,修改原来的图样和标准。
另外,民间正在使用的铁铧犁,肯定只有铁匠重铸,这也要花些时间,还需要另外出钱,也许会有人反对,因此要推广还要颇费一番力气。”
他想,你那增产粮食的算法太过于理想化,实际上推广一种新技术非常不易,并非一朝一夕就可完成。
就自己这新铧犁而言,估计就是朝廷组织力量全力推广,二三十年时间能够替换一半的铧犁,已经是天大的成绩了。
唐代信息传播与政府的组织能力,与二十一世纪的华夏可不能比。就是在二十一世纪,推广这类似的东西,至少也要好几年,或者十来年。
……
二人正聊着天,方吉走过来对韦师说了些下一步流民安置的具体方案,韦师听完之后点点头,说道:
“黄金县现在当务之急有二事,第一,就是安置流民,此事一定要办仔细,我会安排王户曹下来协调此事;
第二,就是要全力组织推广李郎发明之新铧犁。由于现在并非犁田时间,正是更换新铧犁之最佳时机。
铧犁头更换必须须分批进行,遵循自愿。先发动大户换,他们也不在乎重铸铧犁所花的几十文人工费。
他们更换完成之后,再组织人参观,让其明白新铧犁之好处!此农具最先在黄金县推广,要积累推广经验,总结后向尚书省禀报,以彰显你等的功劳,当然主要是李郎的功劳……”
方吉赶紧回答道:“韦公放心,卑职回去之后,立刻向县丞禀报此二事!”
说完之后他把头又转向李丰:“李郎这铧犁的确是功在千秋,卑职代全县百姓感谢李郎,一定推广好此农具!”
李丰说道:“方县尉,刚才韦公之言极有道理,本县的推广工作要做得越快越细越好!
鄙人上京之后,会专门就此事向今上和几位相公禀报,下一步肯定要全国推广,你这里试验成功之后,说不定附近其他地方的人还会来参观呢。”
方吉道:“卑职一定尽力而为!”
他当然想办好事情,他还只是个县尉,非流内九品官,尽快升迁是他的目标,而且现在看来,有了韦师的支持,此目标触手可及。
……
离去的时间定在明日,薛万均一大早已出去打猎,肯定要晚上才能回来。因为他觉得回到京城之后,怕是再没有这样的机会。跟着皇帝在禁苑之中打猎,他觉得没什么意思。
下午,李丰带上黄坚,跟着刘木匠到他家里指点他加工新铧犁。
刘木匠现在不叫他“李郎”,而是改口叫他“大师傅”。
“大师傅,这新铧犁长和高如何掌握?小人感觉太长太短都不好!”刘木匠看着李丰画的图纸问道。
在他眼中,既然方县尉都说他是大唐最好的工匠,那一般来说就假不了。
李丰一看,画图对自己一位采矿工程师来说,当然是小儿科。不过,自己给刘木匠的是毛笔勾画的示意图,未标出具体的尺寸。
再说,铧犁并不一定要统一尺寸,一般在水田里面,铧犁要做得大一些,便于耕田。
他想了想说道:“其实,长和高之比,也不难掌握,既然这铧犁是曲辕,那么就要尽可能的减少材料,也就可以减轻重量!
我看,高度在长度的六分多一点最好,既耐看,又牢固……”
李丰开始给他计算,这个所谓的六分多一点,其实就是0.618,也就是黄金分割线。
既然自然界出现了这么一个数,或者说这样一个比例,自然有它的科学道理。
李丰算完之后,用滑石按照这个比例简单的在地上画了一个铧犁,自己看了之后觉得还可以。
刘木匠看过之后,连连点头:“嗯,不愧是大师傅,此比值刚刚好!”
废话!人家大师发现了黄金分割比例还能错了吗?
搞不好,这个比例里面还有什么大秘密,只不过现在的人不知道而已!
刘木匠又问了他若干问题,李丰一一作了回答。临别之时,刘木匠还送了他一串檀香木做的手串,说是留作纪念。
李丰一看,这东西在木匠手里也不值钱,于是就接受了礼物。
他拿着手串转身要走,忽然又想起一件事,于是又回头对刘木匠说道:“刘师傅,能否帮我做一个算盘?”
“算盘?”刘木匠一头雾水。
“就是与有人算术时用的那珠筹盘有几分相似,不过,我这算盘要把珠子串起来,大概样子是这样的……”
李丰把自己要求制作的算盘,给刘木匠画图详细的讲解了一下。
刘木匠一看,说道:“这简单,小人几个时辰就可做出来,明早一定给大师傅送过来!”
“如此最好!”李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