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之前,诸葛亮奉刘备之命率张飞、庞德二将,统军约十万之众,从长安出兵,妄图一举夺回之前丢失的汉中郡。
汉中都督魏延闻报之后大惊。
一面调兵遣将严守各路隘口。
一面派人飞报尚在秣陵的主公丁昊,并知会蜀中都督庞统,向其求助、以期援兵。
诸葛孔明果然了得!
近三个月以来,凭借麾下张飞、庞德二将之勇,一路过关斩将。
先夺仓门要塞,再破一线天长隘,定军山下击毁储粮驿。
三个月以来,共计斩杀魏延麾下刘愦、冷苞、邓义、杨昂等六员部将。
不过,终于在阳平关下,被守将霍峻止住了前进的步伐。
迁延半月之久之后,毫无寸进,诸葛亮不得不分兵。
他自己与张飞率主力,继续从正面攻击阳平关。
令大将庞德分兵两万,从眉县经斜谷出奇兵攻取汉中溉阳。
想法倒是好想法!可是,溉阳的守将乃是蜀中老将颜严。
蜀中老将颜严,那也是老骥伏枥,一朵梨花压海棠般的人物!美名直追老将黄忠!
老行伍出身,打过的仗比庞德泡过的妞还多!
庞德率军进入斜谷之后,奇兵突进、势如高歌,只是眼看着就要出来了,不曾想,却被颜严堵了个结实,生生困于斜谷之内,不得而出。
于是,三个月了,诸葛亮军与魏延军,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你来我往,见招拆招,虽暗潮涌动,但两军仍然是一个相持不下之势。
丁昊到来之后,调整了一番战略部署,一改之前的守势。
令赵云,黄忠二将在斜谷出口外设伏,令颜严放庞德出斜口。
之前的进击,庞德一人便斩杀了三员吴将,自恃勇武,根本就未将吴军放在眼里。
明知吴军让开谷口定有猫腻,却仍旧掉以轻心。
中伏进口袋之后,被黄忠一箭射落马下,落得了一个兵败受伤,最终被俘的下场。
击败庞德所部之后,丁昊亲率赵云、黄忠,马不停蹄出斜谷。
之后更是,一战下眉县,从祁山西北方向斜插阳平关,准备前后夹击诸葛亮与张飞所部。
诸葛亮的反应很快,意识到庞德有可能已经兵败之后,果断舍弃了阳平关,迅速退入了天水郡境内。
丁昊没能在阳平关下夹击到诸葛亮,扑了一个空之后,即命魏延率汉中大军倾巢而出,兵锋直指雍凉。
诸葛亮虽险险得躲过一劫,然而,他也未料到丁昊的反击会来的如此迅速。
进军汉中以来的十万大军,攻城拔寨之时损失了一些,分兵庞德,又损失了一些。
如今,诸葛亮手中兵力只剩约七万有余。
退入天水郡之后,得知吴军来势汹汹,非但吴王率军亲至,而且蜀中的兵马亦有调动迹象。
这样一来,吴军的兵力若是合在一起,定然远超他手中的七万之数。
迁延三月之久而未拿下汉中,如今据说曹操已经败北,再加上吴王亲至,诸葛亮明白,取汉中的最佳时机已经错过了。
为今之计,也只能暂避锋芒,死守天水、安定二郡,不令吴军西进陇右。
至于长安方向,有秦岭与巴山阻隔,诸葛亮倒是丝毫也不担心。
况且,有他手中的七万大军在此牵制,吴军若是胆敢挥师北进,那岂不就是一个腹背受敌的局面?
故而,诸葛亮陈兵天水郡,一可以扼守吴军西进陇右的要道,二能够与长安城互为犄角之势。
只不过,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
陈兵天水郡虽好,然则天水,南安,陇上,界牌等各城以及各隘口,皆需要严防死守,这一下子就需要各处分兵。
七万多的兵力,这么一分,诸葛亮手中兵力顿时捉襟见肘。
不过,诸葛亮丝毫不以为意。
他觉得,天水城地处陇右偏西,吴军从汉中方向过来,若想杀到这里,必须先破界牌,南安,陇上。
这三处地方,敌军想要速破,恐怕不是那么的容易,故而,此地安危断然无虑。
念及于此,诸葛亮将兵力全都分散于这三处,他所坐镇的天水城,仅余兵力数千。
由于南安城与长安城同一方向,大耳贼刘备此时正在长安城中,大将张飞粗中有细,执意镇守南安,诸葛亮也无话可说。
剩余陇上、界牌两处,大将庞德分兵之后,诸葛亮手上勉强拿得出手的将领,唯有廖化一人。
左思右想之下,诸葛亮命廖化守陇上,命参军马良守界牌。
由于参军马良乃是文官出身,诸葛亮便命降将王平从旁辅助。
以王平此人的能力,守一处隘口绝对是绰绰有余。
关键是,他的身份敏感。
王平原本是曹操麾下别部司马,渭北之战被俘之后,便投靠了刘备。
刘备正值用人之际,便封其为校尉。
诸葛一生唯谨慎,哪里敢贸然对降将委以重任?
反倒是襄阳宜城人马良马季常,刘备屯驻樊城、新野之时,便投靠了过来,比他诸葛亮资格还老!
马良此人确实是个才子!
在荆州之时便颇有些名气,因眉毛中有白毛,人称白眉马良。
此后,更有“马氏五常,白眉最良”的赞誉。
由于此人很是识相,从不仗着自己的资格,倚老卖老,一直以来对诸葛亮这个大军师很是敬重。
故而,诸葛亮投桃报李,平日里,没少提携。
久而久之,马良更是事事唯诸葛亮马首是瞻。
诸葛亮也很够意思,对马氏一门五兄弟,很是照拂,尤其是对马良的五弟马谡,待之甚厚,亦师亦友。
此番手下无大将可用,诸葛亮便想送一桩功劳给马良。
诸葛亮觉得,吴军此番前来,走秦陇大道的可能性大过界牌隘口。
界牌易守难攻,只要中规中矩的扼守,届时,便是大功一件。
马良与王平带着约两万人马,领命之后丝毫不敢耽搁,马不停蹄便赶到了界牌。
看完地形,马良心中有数了。
界牌隘口地处山谷正中,扼守出山要道,其形犹如一面巨大的石牌,与两侧山峰经渭分明,故而得名界牌。
马良见界牌隘口地势太低,而两侧的山脉都很高大,其中不远处有一座被称为南山的山头,三面陡峭,一面直通山顶,而顶部平缓。
眼前一亮,便决定把人马拉到南山之上,待敌军前来之时,居高临下,既可攻亦可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