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孙坚举刀
洛阳。太尉府。
与太傅袁隗把持的朝会一结束,董卓便匆匆离开南宫,回到自己的府邸。
不知是早有约定,还是已形成默契,才参加完朝会的许多大臣也纷纷聚集到太尉府。
当然,此时能坐到董卓酒桌上的大臣,皆是董卓的心腹、同盟,他们名义上是吃喝宴饮,实则与开启第二场朝会无异。
“陶应索要兰台典籍,此事诸位如何看?”
一杯温酒下肚,神清气爽的董卓扫视一眼大厅中的众人,愈加丰腴的脸上毫不掩饰心中的得意。
眼下的太尉府,俨然已成为大汉帝国的第二朝堂,他董卓就是高坐朝堂之上的权力主人。
“兰台典籍,事关朝廷威严,绝不可搬离皇室。”
无论王允,还是何顒、周毖、郑泰,皆反对将兰台典籍送给陶应。
“至于陶应所言袁绍、曹操图谋造反,乃无中生有的恐吓之言,不足为信!”
董卓深以为然地点点头,有袁隗一家及袁氏数十口在洛阳,他不信袁绍敢起兵找麻烦。
“嗯,诸位之言有理!”
坐在大厅角落里不动声色观察众人的贾诩,深邃的眸子从何顒、周毖、郑泰等人脸上掠过,嘴角露出一抹若隐若现的鄙夷。
“一群欺世盗名之辈,尔等维护的非汉室皇威,乃大姓的根本!”
洞察人心、洞悉人性的贾诩,一眼就看穿了何顒等人的心思,也自然明白陶应索要兰台典籍的用意。
“呵呵,丹阳王,手段够狠,你若享天下,则百年无大姓,千年无士族!”
贾诩不自觉摸了摸宽大衣袖中的一本印刷版《论语》,眸子里现出一抹神采。
“袁绍、曹操欲起兵,恐怕也是真的!”
以陶应如今的实力,说谎已没有必要,贾诩笃定夏恽带回来的消息绝非空穴来风。
“太尉,对袁绍、王匡等人,也不能太多放任!”
袁绍敢挂符出走,起兵造反也不是不可能,周毖不想被董卓事后追责,想了想又提醒一句。
“太尉,当推恩安抚,以收人心!”
何顒瞬间明白了周毖的心思,立即给若有所思的董卓出主意。
“当如何防、如何推恩?”
见周毖、何顒对袁绍、王匡等人的态度出现松动,董卓的神色也变得冷峻。
“太尉,可任命袁绍为渤海太守,鲍信为济北太守,王匡为清河太守!”
周毖、何顒尚未说出对策,主簿田景率先提出建议。
“嘶!”
“诸郡皆在陶应手中,他岂能拱手让人?”
“袁绍、鲍信等敢应命否?”
田景的用意大厅中的众人心知肚明,无非给陶应添堵而已。
“陶应乃天子敕封丹阳王,岂在乎区区数郡之权,主簿之策甚善!”
董卓眼前一亮,毫不犹豫地采纳了田景的建议,他也想借此进一步试探陶应的态度。
“恐偷鸡不成蚀把米啊!”
贾诩眸子骤缩,死死盯着神采飞扬的田景审视,他有种错觉,田景是陶应的内应。
“报……”
就在贾诩观察田景之时,门外传来一声洪亮的报号声,瞬间转移了室内众人的视线。
“太尉,幽州牧、大司马刘虞传来加急求救文书,丹阳王陶应无端出兵幽州,攻占数城,屠戮县吏。”
“长沙太守孙坚率兵北上南郡,杀死刺史王睿,荆州震动。”
城门校尉伍琼快速将两封文书内容当众通报。
“不是说陶应见不到兰台典籍不会出兵幽州吗?”
“孙坚目无朝廷法度,擅杀一州刺史,莫非要据州造反不成?”
听到两封急报内容及众人的议论,董卓倒是显得很淡定,目光投向始终未发一言的王允。
“王太仆,此事当如何处置?”
王允同样一脸淡定,将杯中酒一饮而尽,方有滋有味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幽州之事,当尽力促和大司马与丹阳王,合力剿灭境内异族。”
“荆州乃大州,关乎京师安危,不可久乱,可改任刘景升出任州牧。”
————
太傅府。
袁隗看着董卓派人送来的一份最新人事变动提议,久久不语。
“叔父,孩儿欲前往南阳投奔张咨,不知可否?”
满心颓丧的袁术走进书房,询问一脸孤寂的袁隗。
其实,袁术也不是真心来询问意见的,而是来辞行的,不管袁隗答应不答应,他都会离开洛阳。
“董卓与陶应小儿媾和,恐对我袁氏不利,叔父也应早做打算!”
袁隗抬头看了一眼袁术,又低头望向人事变动名单,默默点了点头。
“去南阳也好!”
眼前的名单中,袁绍、袁术的任命也在其中。
但袁逢很清楚,此举除了董卓向袁氏示好之外,同样包藏祸心。
不说袁绍,就袁术的任命,如今洛阳的军队牢牢掌控在董卓心腹手中,给袁术一个“后将军”军职,袁术也没有任何机会。
“家中尚有些积蓄,你自带一些去吧!”
袁隗想了想,又语重心长地叮嘱袁术一句。
“公路记住,羽翼未丰,且不可匆忙找陶应小儿报仇!”
————
荆州。南郡。
新落成不久的荆州刺史府,孙坚与麾下一众谋士武将齐聚一处。
“唉,是孙某不查,上了狗贼曹寅的当,错杀了王睿!”
孙坚扫视一眼麾下,脸上露出一抹懊恼与颓丧。
当然他不是真的因为曹寅之故,而是发现杀了王睿后,荆州其它郡根本不听他的,除了兼并了两万王睿的兵马外,什么好处都没有得到,反而骂声一片,人人喊打。
“主公,如今王睿已死,荆州群龙无首,当效仿昔日丹阳王陶应之举,军管荆州!”
长史程普忽略了孙坚的感慨,提醒孙坚继续对荆州下手。
至于杀王睿之事,程普自然不会怀疑孙坚的智商,他敢肯定,孙坚收到曹寅书信的第一时间就知道命令是假的。
不过,曹寅想借刀杀人,顺水推舟的孙坚同样想王睿死。
“不可!”
程普的提议一出口,祖茂立即反对。
“南阳太守张咨很不满主公杀王睿,已与州内各郡太守合谋,欲对主公不利,当先伐张咨,占据南阳,尔后再接管荆州不迟!”
祖茂的策略立即得到韩当、吴景、朱治等人的支持。
“丹阳王昔日能军管青州,乃占据大义,且州内各郡牢牢掌控在其手,荆州则不同,除了长沙郡,其它诸郡皆与主公二心。”
孙坚一扫脸上的阴霾,瞬间变得冷厉的眸子一一从麾下身上掠过,当机立断。
“出兵南阳,杀鸡儆猴!”
————
幽州。涿郡。
右耳少块肉的刘备站在高五丈有余的老桑树下,神情显得异常落寞。
“备儿时曾戏言:备将来一定会乘坐这般羽葆盖车。如今,犹如丧家之犬,落魄归乡,愧对先祖中山靖王之盼,愧对母亲养育之恩!”
泪眼滂沱的刘备转身,目光一一从关羽、张飞、简雍身上掠过,放声大哭。
“愧对众兄弟的信任啊!”
许是站得太久,刘备噗通一声跪地,以头抢地。
“大哥、大哥!”
“玄德!”
刘备这一哭一跪,即便关羽、张飞已见怪不怪,但也动容不已,就更别说头一遭的简雍了,三人大喊着扑在刘备周围,一边垂泪,一边劝慰。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啊!”
等三人将身长七尺五寸的刘备拉起时,刘备脸上眼泪、鼻涕沾满了泥土,犹如泥浆中打过滚的土狗,滑稽不忍睹。
“大哥,皆是陶应小儿之过,有朝一日,我与二哥定取小儿项上人头,以报今日之恨!”
怒目圆睁的张飞,大手一抹脸上的泪水,嘶吼着发誓,声音震得刘备、简雍脑袋嗡嗡响。
“大哥放心,陶应吾誓杀之!”
关羽赤红的凤目已眯成一条缝,咬牙切齿地应和张飞。
“玄德,当下之计,幽州不可留,不若前往冀州,投奔韩文节,待东山再起!”
简雍擦把脸,提议刘备南下投靠冀州牧韩馥。
“如今备孑然一身,前往冀州,恐被韩文节看低!”
刘备不想在幽州待,也不想去残破的冀州,他想去荆、扬二州,那里可以远离陶应的视线。
“我们去南阳,投奔张咨。”
————
兖州。泰山。南城。
“主公,幽州战报!”
离开鲁郡,经过南城时,许是受到当日丁氏的启发,陶应被蔡琰拉到东阳城羊氏大院二人第一次相遇的地方,故地重游,才踏进门,邓展匆匆追了上来。
“子龙将军先后攻占泉州、雍奴、安次!”
陶应止步,接过战报看了起来,眸子时而微蹙,时而舒展,变换不停。
战报将泉州之战的经过说得很清晰,虽然不是事无巨细,但基本都提到了。
“不愧是大耳贼,出手不同凡响!”
至于马忠连番中计之事,陶应不打算批评他,相信经过这一战,他会更加警惕。
“子诚,传令给祢衡,由卢植亲自整理此战经过,尔后印刷成册,发往冀州、兖州、徐州、幽州各兵团,所有将领人手一册,全军开展学习讨论。”
陶应想了想,又发布一道命令。
“传令赵云,今日起,幽州兵团骑兵,正式命名为‘玄甲狼骑’。”
……
“未亡人星氏拜见丹阳王!”
听到陶应到来,羊续寡妻星重的女儿星氏带着儿子羊秘、羊衜、羊耽出来相迎。
“夫人快快请起!”
陶应示意身边的蔡琰替他将羊续夫人扶起,举步进入大堂,给羊续上了一支香。
“鱼悬洁白振清风,禄散亲宾岁自穷。单席寒厅惭使者,葛衣何以至三公。”
想起一首评价羊续的诗,陶应随口念了出来。
“星氏万谢丹阳王对亡夫一生盖棺论定!”
随在陶应身后的星氏及三个儿子再次跪倒在地,诚心实意地对着陶应连磕三头。
“哇!”
旋即,星氏望着羊续的牌位,放声痛快。
“夫君!”
许是受到感染,蔡琰也眼圈红红的,将陶应的一条胳膊抱在怀中,含情脉脉。
蔡琰与蔡邕寄居羊氏十载,与羊氏有很深厚的感情。
“走吧,再不走,来不及上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