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家宴酝杀机
青州。东莱。黄县。
“郑玄这老头越来越有钱了!”
陶应站在一处悬挂“客耕学舍”的庄园大门前,环顾四周,不由啧啧感叹。
“要发财,还得办私立学校!”
郑玄四十岁之前还很穷,在东莱一边种田一边授徒创业。
一晃二十年过去了,原来的茅草屋变成了一座偌大的庄园,围绕庄园二里,几乎所有的田地都属于学舍。
这些田当然不是郑玄置办的,除了前东莱太守送的,几乎都是他的弟子交的学费。
“陶太守,先生有请!”
陶应正在大发感慨,一个年龄大约二十五六,身材修长,肤色蜡黄,穿一身陈旧却很干净袄袍的青年文士走了过来,向陶应躬身一礼,请陶应进去。
“哼!”
等了半天,没见主人郑玄出来相迎,却只出来一个传话的,站在陶应身侧的孙邵没说什么,典韦却目光一冷,不满地发出一声冷哼。
“打扰了!”
陶应忙给典韦一个稍安勿躁的眼神,笑着向来人回了一礼。
“不知先生是康成公哪位高徒?”
陶应一边往里走,一边打听传话之人的身份。
“惭愧,在下乃老师最不成器的弟子,北海孙乾!”
孙乾在陶应面前不敢托大,不仅陶应在青州是个生杀予夺的大军阀,陶应的文彩也很斐然,孔融、蔡邕都是大为赞叹的。
“哦,原来是公佑,失敬失敬!”
陶应立即停步,再次向孙乾拱手一礼。
“啧啧,三国最着名的外交家,成就刘大耳朵霸业的关键人物之一,居然被郑老头饿得瘦骨嶙峋,太有眼不识金镶玉了吧!”
孙乾虽然出身寒门,好在大儒郑玄讲学授徒不论出身,才让孙乾有了学习的机会,这也是陶应对郑玄敬重的地方。
“呃,陶郡守知道乾……”
“那是自然,康成公弟子千人,真正大才者却不多,应自然知道!”
陶应打断了一脸诧异的孙乾,继续朝郑玄的讲堂而去。
“公佑,北海、东莱诸县皆缺一方令守,你要不要出来做事?”
来找郑玄除了拜访一番这个时代的大牛外,陶应主要的目的就是招人,此时碰到了心仪之人,立即抛出橄榄枝。
“呃,这个,乾要听老师的!”
……
“康成公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晚辈佩服!”
陶应打量了一番已年过六旬的“倔老头”郑玄,又朝四下望了望堆积如山的竹简,不由肃然起敬。
“就是这个老头,成为后世经学家的祖师!”
陶应打量郑玄的同时,郑玄也在不动神色地打量着陶应。
“孔文举的弟子,居然是个‘逆贼’!”
“蔡伯喈一代大儒,居然与贼为伍!”
陶应在青州的所作所为,郑玄虽然隐居东莱,但也一清二楚。
不是郑玄有意打听,而是他门下的数百弟子,闲暇就议论青州及各地事,郑玄不想听都不行。
“晚辈得知康成公门下有许多高才,眼下的东莱及青州各地急需官吏治理,还望成公能推荐一些。”
拉扯了半天,不愿再与自始至终神情冷漠的郑玄浪费时间,陶应表明来意。
至于邀请郑玄替自己做事,陶应想都没想,郑玄连灵帝、何进、袁隗、董卓等人的账都不买,更不会跟着他陶应走,陶应不会自找没趣。
“老夫门下弟子粗鄙不堪,陶郡守还是让他们再多学几年吧!”
郑玄毫不犹豫地拒绝了陶应的要求。
若是为朝廷举才,郑玄会很乐意,但他绝不会将自己的弟子推进陶应的火坑。
“好吧,那就不打扰郑公治学了!”
陶应瞥了一眼郑玄身后侍立的孙乾、崔琰等人,起身告辞。
……
“呼!”
待出了郑玄的学舍,陶应回望一眼紧闭的大门,长呼一口气。
“算了,你的学生你就捂着让他们发霉、变质吧,我陶应也不稀罕!”
陶应抬头仰望天际,闭目默默感受着海风吹来的味道,县城虽然离大海尚有二三十里,但依稀能嗅到一股淡淡的鱼腥味。
许久,待脖子已发酸难耐时,陶应才低下头,一边揉捏脖子,一边对默默陪侍他的孙邵一番交代。
“长绪,东莱就交给你了,不仅要发展好农桑,兴修水利,还要大力发展海产,多造船、多招纳水手!”
未来攻取辽东,陶应想海陆齐动,东莱就是海路的最佳出发地,他要未雨绸缪。
“主公之前的交代邵已记下了,邵绝不让主公失望!”
随着一路行来,陶应的治理方式及战略意图孙邵已一清二楚,他同样不想输给一起归投陶应麾下的北海太守王修。
“莫要难为郑玄,但也莫要特殊对待,一视同仁!”
今日孙邵目睹陶应在郑玄这里失了面子,陶应担心孙邵事后报复郑玄,立即告诫一句。
“太史慈的阿娘及夫人,要时长接济,太史慈是个难得的将才,希望将来能为我所用!”
其实不用陶应特别交代,孙邵也不敢去难为郑玄,毕竟孙邵与郑玄是北海老乡,孙邵不会怀了自己的名声。
至于太史慈一家,陶应的意图很明显,孙邵知道该怎么做。
“东莱兵马驻防长绪自己看着安排,明日我只带郝帅的一千骑兵启程前往长广,解决管承,长绪无须再前往。”
————
徐州。下邳。曹氏府邸。
今日元宵,曹氏一族所有重要人物汇聚一堂,借着过节宴饮谋划曹氏未来。
“大哥,陶谦老儿是不是快要死了?”
满脸横肉的曹氏老三曹虎,幸灾乐祸地望着大哥曹豹询问陶谦之事。
自丹阳陶氏一族被袁术、周崇所屠,大儿子陶商一家殒命,陶谦便一病不起,连徐州的政事也不管不顾,一心闭门养病。
“即便不死,也只剩半条命了!”
曹豹很冷漠地回了曹虎一句,对陶氏的变故,曹豹喜闻乐见。
自从陶谦听了王朗的建议,征辟臧霸为骑都尉,征兵三千驻屯姑幕,曹氏就视陶谦为仇寇。
“据下人来报,今日除糜竺上门给陶谦老儿送了一份贺礼外,再无他人登门。”
曹氏老二曹宏将下人监视的信息也拿出来交流。
“就连二子陶应也未回来探视,实在不可思议!”
陶谦闭门养病,陶应始终未回下邳,曹宏总觉着里面透着蹊跷。
“哼,请辞刺史之职的陶谦老儿已时日无多,谁还上门巴结他?”
“糜竺就是个无利不起早的卑贱商贾,首鼠两端,在陶氏彻底覆灭之前,他是不会与陶氏断得干干净净的!”
曹虎嘴角勾起,眸子里露出一抹讥讽。
“陶应小儿也自身难保,他哪里还顾得上他爹的死活!”
曹虎之言,瞬间得到了一屋子曹氏族人的认可,就连曹宏也不得不承认满脑子肌肉的曹虎说的是事实。
“大哥,前次袁氏让我们暗中除掉陶谦老儿,我看现在就是好机会!”
只要杀掉陶谦就能得到下邳,曹虎又借机鼓动曹豹动手。
“不可!”
曹宏脸色骤变,立即出声反对曹虎的鼓动。
“三弟别忘了,陶谦手中还有许耽掌控的二千丹阳兵!”
曹虎想杀陶谦不是一天两天了,曹宏清楚,曹豹更清楚。
之所以每次能被曹宏劝阻,曹豹不但忌惮许耽手中的丹阳兵,还忌惮臧霸手中的三千新兵。
“二千丹阳兵而已,没那么可怕!”
望着两个兄弟投来的征询目光,曹豹淡淡地回应了一句,黝黑的眸子里闪过一丝不屑。
曹豹这回不打算妥协,他已得知臧霸与袁氏达成了某种交易,私自移兵开阳,显然有脱离陶谦掌控的意思。
“大哥说得对,不是我曹氏没有兵!”
见曹豹不再反对他的提议,心花怒放的曹虎得意地瞪了曹宏一眼,一把扔掉手中的酒杯,猛然坐了起来,一副急不可耐的样子。
“大哥,何时动手,小弟这便去准备?”
此时屋子里除了忧心忡忡的曹宏,所有人目光熠熠地望着曹豹,跃跃欲试。
曹豹环视族人一眼,朝曹虎按了按手,示意曹虎坐下。
“三弟,稍安勿躁!”
曹豹能做曹氏家主,还是颇有城府的。
“总得给陶谦老儿一个选择的机会啊!”
在众人不解的目光注视下,曹豹起身,缓缓走到大厅门口,揭开厚重的门帘,一股冷风骤然袭来,让曹豹打了一个冷颤,头脑也变得更加清晰。
“若能不动刀兵拿下下邳总是好的!”
望着天际漂浮的云朵,曹豹眸子里闪过一抹精光。
“大哥要怎么做?”
曹宏暗暗舒了一口气,紧皱的眉头也缓缓舒展。
曹宏真担心曹豹被曹虎怂恿,干出刺杀刺史的骇人事情来。
曹氏在下邳再强势,若徐州大姓、豪强事后借机群起发难,曹氏也招架不住。
再说,陶应手握重兵,若不管不顾兴兵报仇,岂是曹氏能对抗的。
“今日元宵,我这个徐州兵曹从事借上门慰问之机,让病恹恹的陶谦老儿将下邳暂交给我来代管!”
曹宏眼前一亮,这是个避免兵灾的好办法。
“若陶谦答应,曹氏就无需冒险,落下口实!”
曹虎嗤笑一声,不满地怼了曹宏一句。
“若陶谦老儿拒绝呢?”
曹宏张张嘴,目光复杂地看了一眼曹虎,没有说话。
“若拒绝,简单,已是孤家寡人的陶谦老儿就无需再活着离开徐州了!”
曹豹眉头一挑,冷然一笑,眸子里闪过一抹阴鸷凶光。
“大哥……”
曹宏本还想再劝曹豹一番,家大业大的曹氏没必要冒险,大不了继续做自己的豪强。
可看到曹豹投来的犀利目光,曹宏生生将要说出口的话又咽了回去。
“唉!”
“曹氏,怕是艰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