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珺明明还小,又像是听懂,沉默了好一会儿又问:“姐姐出去还会带我去赵府吗,伏珺不喜欢住在王府,规矩太多,那些人每日晨起便要伏珺起来练功,白日便要上私塾学功课到深夜。”
赵斯斯给他剥花生,放到小碟子里:“只要伏珺住在王府,京城上下都不会有人敢动伏珺一根汗毛,能明白这个道理么。”
伏珺能懂皇权至上的道理,伏珺见过残酷的战争,是个吃人肉的天下,也亲身经历过被抛弃,直到遇到姐姐,他才知道其实人心可以很好。
伏珺点头。
赵斯斯接着说道:“他们也是为了伏珺好,伏珺要好好练功好好学字,日后做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伏珺瞧着她,一脸天真地问:“好好练功就可以保护姐姐了对吗。”
保护?
赵斯斯看过去,将剥好的熟花生粒推到伏珺面前:“对。”
伏珺只看到他自己所看到的:“为什么皇上不保护姐姐,为什么要把姐姐关在这里。”
才一会儿,门外搂拂尘的魏公公眼神已经瞥了无数遍,像防贼一样防着他俩,那眼神仿佛在说‘大胆!休得置喙皇上’。
赵斯斯俯到伏珺耳边,用他们两个能听到的声音:“小点声,咱骂人不要给那个公公听着了去,那个公公护主心切。”
伏珺懂了,骂人不能光明正大:“哦,那现在可以骂吗。”
赵斯斯点头,悄咪咪道:“顾敬尧混蛋。”
顾敬尧这三个字是为西楚的帝王,伏珺下意识话绕到嘴巴闭了回去:“顾……伏珺不敢。”
赵斯斯咬着花生粒笑嘻嘻:“这就对了,讨厌他不能明着面来,他一言不合便杀戮,日后伏珺若是惹了他也要装做一幅对他毕恭毕敬的模样,能活得久。”
伏珺点头:“伏珺知道了。”
魏常海耳朵伸直了都,总觉得那赵家二小姐一肚子坏水,便咳了两声,那位赵家二小姐立马坐直身体。
瞧瞧,保准有猫腻!
皇上为她出生入死,她还在这里说皇上的坏话不成!
反正赵家二小姐那是逃不出去了,那金铐镣除了皇上,谁都解不开。
能耐!
一开始好好地跟在皇上做皇后不好么,哦,她那人要做皇后,天下不得牢记她大名。
坏透了都!
魏常海还在想,前些日,皇上夜夜宿在铜雀台,那药的威力动静挺大的,眼下这肚子怎么没点反响,是不是不识得母凭子贵四个大字?
虚情假意,哼!
赵斯斯注意到魏常海黑了脸,便吩咐宫女递了杯茶水过去。
魏常海当即扑通跪地,秒变脸,像没见过茶水般感天动地:“老奴谢小主的恩赐。”
伏珺一语道破:“姐姐,公公他是不是没见过茶水。”
魏常海:“……”
对不起,公公我有被羞辱到,侍奉在帝王身边,天下奇珍异宝他哪样没瞧过。
魏常海终于知道,为什么皇上总能有千百般暴躁脾气,真是坏东西!
赵斯斯探起茶盏,朝魏公公敬去:“些是了。”
魏常海微微抬头,还是和颜悦色的微笑:“老奴斗胆了,可否一问夫人何时下笔,眼下皇上性命在危。”
赵斯斯抬手,吩咐宫女备置好笔墨,便起身走到书桌前,摊纸执笔沾墨。
魏常海也不敢凑过去瞧,但愿她能放低姿态些,写些好听的话,让皇上开心些,只要皇上心里惦记着她,皇上就是去地府都能为了她出得来。
这如何写,赵斯斯的确想了很久,骗他有了孩子么?一贯爱欺骗他的她这回不太想骗,不想用这事儿去骗。
左右里外都等她半个时辰,她才挤出几个字,半响,便笺墨干,装好函件便交给魏常海。
魏常海感激涕零:“真是有劳小主了,老奴这便让人用信鸽追赶过去。”
魏常海取走信件后,连忙提摆像是跑般去往城楼。
“快快,取来御用的信鸽,吩咐谍者快马加鞭随行陇西!”
“公公,谍者已经出发了,眼下御用信鸽已经在城楼上。”
朱门未来及关,赵斯斯就站在中央瞧着,从铜雀台到宫门都是一群小太监、高位的权臣不加思索地忙里忙外。
真的只想她一封书信,就能让那么多人安心么?
在他们眼里,她对顾敬尧很重要?
所以,顾敬尧到底去陇西干嘛?
没再想,赵斯斯向后伸手,宫女连忙将锦帕递过来。
赵斯斯低头擦手,她并没有劝他回来,他去做什么是他的事,但她相信他能活着出来,这种直觉向来很准。
但眼下她需要魏常海承一份人情,有求必应,她看得出魏常海心里对她有些意见。
她也看得出魏常海一心一意只有他的皇上,她总是让皇上不好过,魏常海对她有意见在所难免。
情情爱爱有什么意义,大仇已报,日后赵家也有人去扫院子。
送走伏珺后又自己一个人坐在殿内,打量脚上的铐镣,冰归冰,有时候她怎么挣扎也没有把脚磨红,奇了怪。
细瞧,才发觉铐镣上似乎特意抹过什么东西,像是皮革般镀了软的外层,就是为了防止磨到她的皮肤。
大抵开春觉得热,她对手边那碗酸梅汤特别感兴趣。
白婵进来送春季所穿的羽衣时便看到她把那碗酸梅汤偿得精光,大概最近的汤药有些苦罢。
此时,赵斯斯推开隔间,穿过纱幔走去浴房:“备水洗浴。”
褪了衣物下温池,在水里她无意识抬手置在小腹处,那些花瓣洒在眼前瞬间将她拉回现实。
-
也是这些日。
而大夏同西楚边境,一战触发。
京城有多繁华富荣,战场便有多凄烈尸横。
边疆百姓四散,有逃来西楚,有逃去他国。
黑沉沉的天,号角扬鸣尘土飞扬。
“大夏同西楚之间的暗战也该结束了。”
谁赢谁胜未知,压不准。
但日后,百年后,天下绝对再无战事。
想要天下太平再无战事,最直接的方法该是吞并敌国在手,何来战役,何来边疆百姓的不易。
茶楼说书的都是些情情爱爱,客人不想买账,想听些边关事发的缘由,这些说书的向来路子偏。
“夫子可否讲讲边关大战的缘由,这为何要打?”
“是啊,我等非常之感兴趣。”
说书的夫子哪敢提及半点,指不定脑袋就没了。
“诸位公子有这儿闲情雅致在此饮茶,为何不去征兵上战场杀敌?日日想着他人的八卦实乃不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