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孩子在水池子边玩了一阵子,回家来看见大姐的眼睛红肿着,二妹悄声问道:“姐,阿妈打你啦?”芙蓉摇摇头不说话。
“你以后好好的念书就是了,你就是去放牛割草,也要先把字写好啊。”二妹说得极认真。
芙蓉将锅洞里的火往两边拨了拨,平静地说:“我已经跟阿妈说过了,我不念了,念不下去。”
二妹“哦”了一声,沉默了一会子,问了一句:“那明天开学了,你还去学校么?”
“我不想去了。”锅烧开了,芙蓉起身从灶下走了出来。
晚上,富贵在吃饭时,梅香对他说了芙蓉不想继续念书的事,但并没有对他说出芙蓉为暑假作业撒谎的事。
富贵看了看孩子们,端起碗吸溜了一口粥,说道:“丫头要是实在不想念了,也别勉强,没心思在上面,念下去也是白浪费钱,还不如在家放放牛,帮着家里做事呢。”
芙蓉听了心里反而感到踏实了许多,至少阿爸没有再骂她。她巴不得不念了,省得叫她战战兢兢的,在学校害怕被老师骂,回来又怕写不好作业被父母骂。
梅香看她的神情,知道这丫头的心是玩野了,根本念不进去了,就说道:“既然你阿爸也没意见,那就这样吧,那你这个小学要不要念到毕业呢?好歹念完吧。”
芙蓉一听阿妈这话,心想:还要受一年的罪啊,还是算了吧,说都说了。便低下头说道:“我不想去学校了。”
梅香轻叹道:“行,不去就不去吧,这也不能押着你去学校,就能学得进去的事,那明天就不要去了。”
芙蓉脸上的表情明显是松了一口气。
富贵听梅香叹气,放下碗,指着墙上的奖状对她说:“你也不用叹气,你瞧瞧二妹那些奖状,念得进去的,她自然用功。像大丫头那样根本不想念书的人,你就是绑着也没用,也别指望她了。”又转头看向二妹:“你可不要学你姐姐,你要保持进步啊。”
二妹点点说:“晓得了。”
“那就这么样吧,其余的话也不说了。”梅香站起来收拾碗筷,芙蓉也站了起来,将碗筷先一步收起来,端到锅间去洗了。
过了两天,老师上街时经过富贵家屋后,进院子来问问孩子的上学情况,梅香说道:“这还难为你跑一趟啊,这丫头可能就不是念书的料吧,她真的念不下去,我们也不能强行让她念,就让她在家做事吧。”老师估摸着还想再来劝说一下,见梅香家里已经想好了,也就不再多说了。
自从芙蓉辍学在家,倒真的能减轻家里不少的负担,起码干活回来能吃上现成的饭菜了;家里的牲口也不用操心了,两个小的在家也有人看着,富贵和梅香就专心的在外面做事,家门口有人看着,也放心多了。
二妹到了三年级下半年,老师们都对她特别的不错,尤其是语文老师,农村的资源有限,家里也不可能有钱给她买课外书瞧,再说乡下也没有地方买。在富贵和梅香的眼里,二妹能得奖状回来,已经是很好的事了,瞧那些课外书做什么用呢,考试又不考课外书,把自己的课本知识学好了才是正经事。
这一天放学时,语文老师特意的叫住了二妹,让她去办公室,然后从办公桌抽屉里拿了两本书给二妹,说那是让二妹开阔眼界的好书,让二妹好好的认真看,但是,看完了记得还给他。
二妹看了看,一本《上下五千年》,一本《一千零一夜》,二妹很高兴地将书放进书包里,对老师连说了几声谢谢,像得了两样宝贝似的。
二妹得了这两本书后,常常在晚上做完了作业也不肯马上睡,更不大和弟弟妹妹玩了,对那两本书像着了迷似的,书上也有许多的字不大认得,她就耐心地翻查字典。一段日子以后,书读了一大半,字也认得更多了。梅香也不管她看的到底是什么书,只是看那书比一般的书本要厚得多,便问了她两次,二妹只说是老师借给她看的。梅香一听既然是老师让看的,那绝没有差错的,也就放了心,家里的许多杂事,什么扫地擦桌子的事,也就不让她动手了,只让她一心一意地看自己的书。
富贵近来忙完了田里的事,晚上躺在床上,睡觉前总有一个爱好——听评书。当然,他以前没事时就爱在人家家里呱嗒一些评书里的故事,现在有了收音机,每晚这个听评书的时间,就是他最舒心的时候。
躺上床,将评书的电台调好,再拉灭了电灯,就闭着眼睛静静地听:刘兰芳的杨家将;袁阔成的三国演义;单田芳的三侠五义和花木兰,有时听着听着,可能是做农活累了,那评书对于富贵来说,在黑暗里就是一天劳累的催眠曲,极快的便打起了呼噜。
可是,那两个孩子却听得特别的入神,前一分钟还在小被窝里嬉闹,评书的那块“醒木”往下一敲,清风和明月便来了精神,顿时安静了下来,一起竖起耳朵仔细地听着。
一开始听三国演义的时候,还不是特别的听得懂,听的就是那说书人的气势和俏皮话;后面听的时间久了,倒也能听懂个七八分,再到后来,往往是时间快到了,富贵要是忙得没调好台,清风就急着提醒着让阿爸调到评书的电台。
清风是家里唯一的男孩子,富贵一向比较宠着,他说什么都好,要什么给什么,他爱听评书这事,正好又合富贵的心意,常常笑得合不拢嘴地夸道:“嗯,果然是我的种,跟阿爸一样爱听评书,将来啊,你也学一学二姐,好好的念书,将来一定有出息。”
这个时候总是会被梅香堵回一句:“哼,可不是么,跟着你后面就知道听评书,哪里还有时间瞧书认字。”
“哎呀,你晓得什么东西啊,跟你说了也不懂。”富贵把头摇着,很不屑的样子,仿佛想起来自己曾经也是一个读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