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洋社之所以成为一个空壳。就是因为,何夕将玄洋社其中值钱的部分,都让蓝玉带走,合并到靖海商号之中。蓝玉很清楚一件事情,他既然离开了,对于高丽乃至于日本的影响力,即便还有一些,也会每况日下,故而,未来北方这一片,决计不会是蓝家商业的重点。
毕竟,而今的大明商业环境,本质上,并不是一个公平的商业环境。谁家有影响力,谁就能占据那一片区域的市场份额。
只要在海外一些地方,本地实力地下,而勋贵之间自己有默契,才有可能达成类似于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但是这种环境之下,这些商人也不介意,将对手沉进大海之中,来获得商业利润。
默契这东西,就是不被发现,等于没有发生。
蓝玉放在大明也算是一方大佬了,他还如此识趣,可见大明社会商业环境是怎么样的?
这样的商业环境,所谓市场,到底能不能称得上自由市场,就很难说的。
这大抵是中国生产力早就达到了,但是,工业革命依然没有发生在大明的原因之一。
何夕心中感叹,觉得很多时候,看似简单的实际上是困难的。看似困难的实际上是简单的。比如发展生产力,建立一套工业体系,看似困难。但是实际上,明代,不,更早一点的宋代,很多前置技术都已经很成熟了。
有时候,并不是何夕从后世带来的灵感有用。而是当着些前置技术成熟之后,仅仅需要何夕的灵光一闪就行了。
其实,历史并非没有其他人的灵光一闪。只是,他们没有何夕的背景,成熟理论,与目的性。在商品竞争之中,很快被其他场外因素给击溃了。技术提升对商品竞争力的提升,完全比不上,权力对商品竞争力的提升。
所以,提高技术什么的。很容易。但是改变人的思想却是很难的。
很多事情,即便到了几百年后还在一直在强调。比如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有些在古代发生的事情,在现代其实依然在发生,只不过,一些事情从理所当然,变得隐晦起来。
改变人的思想,触动人的利益。却是极难的。
在这一件事情,何夕也没有什么思路。似乎不动刀子是不行的。但是怎么动刀子?何夕不知道。
或许,这也是何夕的局限性。
他毕竟是从一个和平的时代而来的。没有打破一切的勇气。
何夕将思绪拉过来,说道:“玄洋社是不是空壳,并不重要,主要是人手留下来吗?”
杨震说道:“精干水手三百余人,船长以及会牵星术,一共有十三名。除此之外,还有各地掌柜账房百余人。都愿意跟随大人。只是这些人俸禄不少。每年大抵有近一万两。所以------”
何夕说道:“无妨,有人就有一切。有一条航线,你可以跑一下,从这里沿着高丽北上,进入黑龙江,这些地方皮毛丰盛,野人出没。他们缺少各种粮食,铁器以及各种东西,而辽东这里都有。虽然说,比较冷,但是一年下来,也能赚几万两的人。”
对于这一点,何夕是有信心的。皮毛生意,乃是支撑俄罗斯东征的主要动力,甚至也是美洲刚刚开发时候的主要生意。当然了,比起之后其他大宗工业品来说,就就由一点相形见绌了。但是如果供一家商号吞下,还是能支持局面的。
杨震对何夕指出的方向,心中思忖片刻,觉得可行。
因为,在长春堡的皮毛交易,这几年一年多过一年。但是问题是,这皮毛生意的大头,其实是被蒙古人垄断的。蒙古人想要的东西,大明不可能给。而大明想要的东西,蒙古人也不愿意给。
双方贸易是受到限制的。
成交量是有上限的。
如果有另外一条路线直接与东北各部贸易,其中利润可以多上很多。更不要说,这一件事情,还有另外一些好处。那就是经营东北,对整个东北局面的战略优势。
这一点,杨震是看得出来的。
毕竟杨震本质上并不是一个纯粹的商人。有着很敏锐的大局观,在他看来,为了战略利益,不赚钱这个生意也是要做下去的。
杨震说道:“大人,而今玄洋社什么都没有?连现银都没有?只有一个空架子,这生意也支撑不起来啊?”
何夕立即写了一个条子。递给杨震,说道:“你去找杨士奇。我又担保,直接从银号之中贷一笔钱,在辽东置办货物就行了。”
何夕也知道,这妥妥是以权谋私。但很多事情也分不清楚。只能这样做了。
何夕将靖海商号,玄洋社等资产,折成现银,给了蓝玉。从辽东这里找补。其实,算起来何夕还是亏的。不过。总要给安庆公主一些交代。
杨震说道:“学生明白。”
何夕说道:“你要快一点,马上就要秋收了。如果今年不能跑一趟摸摸北边的情况,那么很多事情就要拖到明年了。对了北边冬天很冷的。”
其实何夕估计,等玄洋社的第一批人马到外东北地区,他们估计要面临冬天了。日子会很难过的。只是,如果现在不开始的话。估计明年就要迟上半年,或者一年才能盈利。
这么多人就要白吃上半年饭,这都是亏损。
杨震也不会愿意这样做的。
------
何夕将自己的计划安排好之后,想到后院禀报给安庆公主。但是安庆公主依然不见他,何夕只能写好令人送进后院之中。他没有时间,将更多事情放在家事之上。
因为,对于农业社会每年最重要的事情,就要开始了。
那就是秋收。
对于辽东来说,这一件事情尤其重要。因为辽东大部分地方,一年只能种一季。秋收是他们一年的粮食来源,这一季粮食收获多少,全看着十几天了。一旦粮食烂在地里,那就是整个辽东不可承受之重。
特别是总体上来说,辽东的粮食供应一直处于紧张之中,今年从外面进口了很多粮食,才算是将所有人都喂饱了。或许很多底层百姓没有什么感觉。但是何夕却为了隔三岔五的粮食危机,掉了不知道多少头发。
对秋收再怎么重视都不为过。
以至于,朝廷大举拨款给辽东这一件事情,在何夕看来,也只能秋收之后再说。
一来,他觉得这一件事情重要性远远比不上秋收。二来,何夕详细了解之后,也明白这一件事情,属于远水,不急于一时。
以这个时代效率,朝廷今年确定了方针。到实行,也就是明年的事情了。一方面各部门实行是需要一段时间的。另外一方面,却海运是要等季风的。而今秋风已经起来了。过不了多长时间,就是北风大作的事情。
南方船只难以北上,最好的办法,就是明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大批物资才会姗姗而来。
何夕匆匆而去。
安庆公主知道了,沉默了好一阵子,其实她最不高兴的事情,并不是这些钱财。而是何远思的婚事,安庆公主看不上蓝玉这个人。也觉得从太子那里算,何远思与蓝玉的女儿是差着辈分的。
但是何夕似乎根本没有想起这一件事情。
安庆公主,既伤心又难过,看着什么都不知道何远思,一时间泪如下雨。至于,何夕写的北上开荒航线,安庆公主根本没有怎么看?
女人,你的心思叫别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