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新首辅乎?
虽然这里面有一些问题,比如杨士奇,他当了这么多年的次辅,这一次甘心在黄子澄之下吗?
这两人必然有矛盾。
这就对了。
黄子澄能在朝廷体系之中,寻找自己的人。立即拉起一帮人来。但是因为失去了最关键的履历,他很难完整继承何夕的政治资本。
杨士奇不是没有向朱雄英示好。问题就是杨士奇在内阁的地位太稳固了。更因为持续多年供应前线粮草。与前线将领有很多交接,如果说杨士奇能控制枢密院是不可能的。但是说杨士奇能在枢密院之中,寻找一两人作为合作者。却完全没有问题的。
虽然说朱雄英面对杨士奇加某国公的组合,也是有办法的。但是这不是太麻烦了。
朱雄英自然是愿意将选择一个自己最信任的人,比如解缙。但是稳定一下。选择一个让两方都能接受的人。
黄子澄与何夕之间的关系虽然很复杂。但是何夕还是相信黄子澄的人品与政治倾向。
黄子澄人品就不用说了。他骨子里是一个儒生,这并不是一个贬义词。为了自己信念从来不惜任何代价,舍生取义者也。
黄子澄认同了何夕的观念,他决计做不出来改弦易辙之事。哪怕是死。
他作为内阁首辅,何夕的政治成果一定不会被动摇的。
而请不要忘记,朱雄英在辽东待了很长一段时间。他在何夕手下做事,但实际上,何夕并不直接管他,与其说他是何夕的下属,不如说他跟着黄子澄做事。
两人之间的私人关系,也是很亲密的。
朱雄英也是相信黄子澄人品的。最少黄子澄骨子里还是对皇室的忠诚的。
黄子澄不知道为什么这个大馅饼忽然到了他这里。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那就是黄子澄不愿意错过这个机会。
黄子澄骨子是一个儒生。而儒生想做做的事情,就是致君尧舜上。换一句话,就是升官。掌控天下,推行自己的政策。
一个当首辅的机会,他是万万不会错过。
甚至黄子澄压抑在内心之中,还是有一些怨气的。黄子澄如果没有被调到南京,杨士奇的位置就是他的。也不用现在去争夺一个入阁的名额。
而且黄子澄内心之中也是有一股傲气的。
作为与何夕一起建立起大明工业体系的人,黄子澄在何夕的新学之中,有第二人的地位。
他自然也有舍我其谁的傲气。
黄子澄说道:“臣万死不辞。”
朱雄英说道:“你还有一件最重要事情,那就是去见见姑父,这一件事情朕点头还不行,你还要姑父点头才行。”
这也是对黄子澄考验,黄子澄这个新首辅的任务,就是让确保何夕将自己的位置让出来,乖乖的去就藩。这是眼前的头等大事。
这一件事情,如果黄子澄做不好的话,黄子澄的首辅还是未知之数。
黄子澄自然明白这一点,他与何夕多年之交情。他自负也是了解何夕的。他或许不了解何夕其他方面,但是有一件事情,他是明白的。
何夕对皇帝缺乏敬畏。
并不是对某个皇帝,而是对皇帝这个职位,何夕对朱元璋是很敬畏的,但也是敬畏朱元璋的手段,而不是皇帝本身。
也明白,何夕真的没有想当皇帝。
只是,不当皇帝与按照约定乖乖退休,却是两回事。
不过,何夕对皇位没有非分之想,总是要想自己身后事,还有自己的家族子女的身后事情。
这一个局面就不是死结。
------
黄子澄得了皇命,也立即去见了何夕。
何夕与黄子澄多年交情,虽然这些年有些生分了的,但是在何府依然是那种无需通报,就能进入的人。
只是黄子澄发现了一件事情。
何府大不一样了。
不是别的不一样,缺少的是人。
之前何府面前车水马龙,等待何夕召见的人员能到两里外。而今却不一样了。说门可罗雀,有些夸张了。但是的确没有多少人了。
黄子澄看到这一幕。心中之中,不由升起了一丝不祥之感。
不是别的。
他担心何夕改变心思。
权力对人的异化是非常大的。习惯了掌控天下人的,一旦不掌控天下了。那种落差未必能够承受得来。即便何夕之前,已经决定退下来也是一样的。
黄子澄也暗暗嘀咕,觉得某些人太过冷血了。何夕仅仅是对外宣称要退下来的。人还没有走,就已经是这个样子了。
实在没有人情味。
却不知道,权力场上,本来就不讲这个。所有的人情味,都是伪装的。
温情脉脉都是假的。修饰而已。
很多人担心自己何夕门下的标签贴得太深,何老大人,一个感动,要带着自己就藩怎么办?他们可不愿意去比西洋总督府更加远的地方。
如此一来,何夕更是有空。
黄子澄很快就见到了何夕。
两人见面,一番寒暄不提了。
何夕微微一笑,说道:“陛下,有什么想法要你转告?”
黄子澄一愣,叹息一声说道:“看来瞒不过你啊。陛下要我当新首辅,前提是让我来安抚住你。大人,你需要我怎么办?”
黄子澄摆得身份很正。他就是以下属的身份来请示的。
黄子澄很明白一件事情,何夕想做的事情,一定会做成,不想做的事情,谁也勉强不了。黄子澄也不行。他要做的事情,是让何夕自己退下来。给何夕打下手,而不是强迫何夕。
何夕听黄子澄这么一说,心中暗道:“黄子澄还是黄子澄。朱雄英选得这个人不错。”
何夕沉默了一会儿,说道:“黄兄,你我多年好友,你说说,我现在该怎么办?”
黄子澄说道:“大人,以故友视我。在下不敢自轻,也称呼大人一身何兄。我就说了。何兄而今的局面,富贵已极,人臣之顶。何去何从,不过三条路而已。第一条,就是更进一步,问鼎九五,只是在我看来,何兄断然不会做这样的事情。”
何夕说道:“为什么?”
黄子澄说道:“大人,重情重义,先帝之恩泽,从未忘怀,尚公主以来,身边没有一妾。恩爱之名天下皆知。大人本心不愿意上负先帝,中负公主,下负陛下。”
这一番话,何夕听得有一些惭愧。
他身边没有小妾,但是从来不缺少年轻貌美的女子。
自从迁都回北京以来,何夕的事务就越来越少了。这也是何夕有意为之的。大明天下这个国家机器的运作是相当复杂的。
而何夕本人在这一台机器之中,处于一个不受限制的身份。
因为他的身份地位,朝廷所谓的章程都是何夕定下来的,对何夕本人来说,根本没有什么约束能力,何夕在做很多事情的时候,可以一呼百应。
反而有些问题,何夕发现不了。
这些年该做的事情都做了。该安置的事情也都安置了。剩下的时候,就是按部就班的走。何夕放下了手中很多权力。
一方面是给内阁交权,毕竟朝廷交接,并不是一件小事。不安排好,何夕就抽身而退,整个天下必然出乱子不可。
另外一方面,何夕要做另外的是,那就是选定在印度目标。
为何家打下家业。
从今之后,何家,大概要被成为天竺何家了。从此何夕不是大明人了。
何夕自然要费些心思了。
至于女人,更是生活之中一些小问题。安庆公主觉得何家人丁稀少,这些年来有了好几个庶子庶女的出生,何夕虽然也爱护非常。但是在府中的待遇,自然比不上两个嫡子。
何夕也是没有办法的。好在安庆公主要这些庶子庶女是为了何家之助力。毕竟当到了印度开创基业之后,何夕手中可就么有那么多人可用的了。
即便有,也没有自己家人可以信任。
所以培养上,也是非常上心的。只是在学业上难免有些苛刻。在儿女那里,却慈父严母而已。
只是这样的事情传出去之后,丝毫也不掩盖何夕与安庆公主的恩爱,似乎何夕做到这个地步,已经是好男人的标本了。
何夕都习惯了。但是在故人面前,还是有些挂不住。
黄子澄不知道何夕的想法,他继续说下去。说道:“儿女私情,与国家大事相比,算不得什么。大人最在意的是自己的功业,于此。自然是不登上这个位置,要比登上这个位置好。不说别的,天下藩王遍布海内外,燕国更是铁甲百万,何兄如果有了动作,天下定然会有一场大战,这一场大战,非数年能定,到时候,何夕想要施展抱负,济世安民,可得乎?于庸人而论,天下之重与胸中之志相比,自然是天下为重。而与何兄而言,这天下之重,何及胸中之志?”
“此其一也。”
何夕听了淡然一笑,说道:“黄兄知我,为此当浮一大白。请。”
黄子澄自然举杯,两人对饮过后。相似一笑,此刻就如当初在南京国子监的时候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