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 s私 文件时出错
童贯发动的三次西征都是为了攻占喀罗川,占据朔方,继而对贺兰山形成钳形攻势,但三次都无功而返,尤其第三次西征的统安大败直接导致西北军失去了兵力优势,士气更是遭遇空前重挫,再也无法实现这一战略意图……
此次李虎发动的西征,虽然其终极目标是灭亡西夏,但他也把河西一战做为西征的关键。这也是他从自己前两次西征中总结出来的教训,若想攻陷贺兰山,必须四面包围,否则党项人还可以退保河西,据河西之险顽强反抗,那时西北必定战事不断,后患无穷。
从姚平仲这番讲述里,李虎对河西和朔方战场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这一仗也更加重视,不敢有丝毫失误,以免重蹈覆辙。
姚平仲说完之后,思绪沉浸在痛苦之中,黯然魂伤,情绪很低沉,良久无语。
杨可世没有参加统安大战,但他参加了这三次西征,都在东线作战,感触没有姚平仲那样强烈,但喀罗川是西北人的噩梦,想到这次李虎也亲自赶赴兰州,把西征的全部希望寄
托在朔方战场,他不禁心有余悸。如果李虎重蹈童贯之覆辙,那这次西征的结果就是半途而废,将来西北战事不止,中土统一更是遥遥无期啊。
李虎俯身望着地图,目光盯.着地图上的喀罗川,眼前仿佛出现了统安战场上的血腥厮杀,神情渐渐有些恍惚。
侯概、张高儿、诸夏等人虽然久经.沙场,但面对喀罗川,也有一种无力之感。西北地形非常复杂,党项人倚仗黄河、天都山和横山之险,与大宋鏖战了八十余年,到了今天,强悍的大宋倒塌了,而一直处于弱势的西夏人却依旧固守在贺兰山,不能不说占了地利的便宜。
侯概低声咳嗽了几下,打破了.帐内压抑的气氛,“童贯三次西征,采取的都是东西夹击之策,结果两次东线失利,一次西线失利,导致攻击失败。我想问一下,这个西征的策略有没有问题?不管这个策略出自汴京,还是出自童贯之手,在连遭败绩后,你们西北人一直都没有提出过异议?喀罗川地形险要,南有黄河,西有两水一山,易守难攻,你们就没有想过其它的办法?”
“是啊,西北战场上名将云集,刘法、刘仲武、种师道、姚.古、刘延庆五位率臣都是百战之将,难道他们都没有更好的攻击策略?”行军参谋诸夏接着侯概的话,疑惑地问道。
杨可世和姚平仲互相看看,苦笑摇头。
大宋一朝,将从中御,攻击策略都是来自于汴京。童.贯做为皇帝赵佶的宠臣,虽然拥有一定的战场指挥权,但因为各种各样的矛盾纠葛在一起,很难做到令行禁止如臂指使。另外,本朝对前线率臣违抗军令一事惩罚很严,甚至提升到叛逆的高度,这和文臣犯法坐牢流放还能拿薪水的待遇简直是天壤之别,所以一般来说,西北率臣宁愿在作战中拖延迟缓甚至逃跑,也不愿意公开抗旨。大宋这种极度不合理的体制也是西北战事无法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原因之一。
姚平仲大概解释了一下原因,然后说道:“就西北.的攻击策略来说,应该没有问题。今天大帅拿出的西征策略也是如此。我们要想击败西夏,必须实施东西夹击,舍此以外,别无它途。但是,西线战事
如何取得胜利,确实有不同的看法。童贯执意要从喀罗川进行突破,而熙河的刘帅(刘法)早在第二次西征的时候,就曾提出南北夹击之策。”
“南北夹击?”李虎猛然抬头,“你能仔细说说吗?”
姚平仲点点头,.伸手指向地图上的喀罗川,“第一次西征,我们攻占了古骨龙,修筑了震武城,突破了浩水河防线。这时不管在防御上还是在攻击上,都对卓?和南军司造成了严重威胁,为此西夏人在虬龙岭和喀罗川之间修建了统安城。当时这座城池规模不大,只能说是一座堡寨,但这座堡寨的出现,有效保护了喀罗川防线。西夏人以此为据点,频繁攻击震武城,并取得了胜利。”
“刘帅随即夺回了震武城,并在浩水河以北修筑了德通堡和石门子堡,巩固和完善了浩水河防线。这时候,我们已经意识到,西夏人为了保住朔方,不惜一切代价戍守喀罗川防线。”姚平仲的手指在地图上的虬龙岭一带划了个圈,“这地方两水一山,地形复杂,强攻难度大,粮草运输难度大,撤退也困难,统安大败就和这些不利因素有直接
关系。刘帅为此向朝廷建议,避实击虚,以兰州和震武城为牵制战场,以主力沿浩水河北上,攻打仁多泉城。然后从仁多泉城北上,翻越雪山,直杀西凉府。”
“我们只要拿下了西凉府,就切断了贺兰山和河西的联系,并对卓?和南军司形成了南北夹击之势。”
李虎、侯概等人眼前一亮,目光同时望向了地图上那个小小的黑点,仁多泉城。
“此计的缺点也很明显。”姚平仲继续说道,“仁多泉城距离西凉府虽然只有两百余里,但要翻越雪山,西夏人只要扼守要隘,突袭军队必被阻挡,寸步难行。退一步说,就算我们成功了,但甘肃军司的军队和贺兰山的军队会从东西方向同时扑来,肯定陷入包围。再退一步说,就算我们牢牢占据了西凉府,并南下攻击卓?和南军司,但如果兰州的军队未能突破盖朱城,震武城的军队未能突破统安城,那这支军队就是孤军深入,还是难逃覆灭之灾。”
“第二次西征开始后,童贯同意了这个南北夹击之策,刘帅也
攻克了仁多泉城,但党项人随即察觉了我们的意图,一方面重兵扼守雪山要隘,一方面筑起统安城,向震武军发动了猛攻,这导致我西北军未能渡河北上,如此一来,南北夹击之策自然也就无法实现。”
“随着东线失利,西线的攻击也停了下来。童贯无功而返,把责任归咎于刘帅,刘帅因此降职。”
“第三次西征的时候,童贯拒绝了南北夹击之策,结果有了统安大败。”姚平仲黯然摇头,“我父亲在河北作战的时候,曾和刘延庆相遇,说到了统安大战。据刘延庆说,童贯虽然把统安大败的罪责全部推给了刘帅,但他内心里还是非常懊悔,悔恨当初没有采纳南北夹击之策。童贯在西北打了二十多年的仗,战功卓着,但统安一战是他最大的败绩,也是他最大的耻辱。在他看来,如果采用南北夹击之策,即使没有成功,也不会有统安大败,刘法和十万大军也不会全军覆没。如果刘法还活着,北伐统帅就不是种师道,那么北伐战绩就要改写,其后幽燕也不会缺少镇戍军,更不会让金贼肆无忌惮地杀进京畿。”
李虎顿时想
到了远在长安的刘延庆。拟定西征之策的时候,他为什么隐瞒不说?难道刘延庆不同意南北夹击之策?旋即想到这一仗的重要性,以刘延庆的性格,想必是不敢把这个曾经没有成功的计策拿出来献丑。
“你的意见呢?”李虎问道,“你是否认同这个南北夹击之策?”
“统安大败或许是一次偶然,但我们和西夏人都知道喀罗川控制权的重要性,这种情况下,强攻喀罗川显然是一条死路,不要说十万大军,就是出动二十万大军也无法取得胜利。”姚平仲显然不想重现噩梦,看到李虎似乎对南北夹击之策有兴趣,顿时有些激动,“大帅,童贯三次西征无功而返,刘帅三次攻打喀罗川都失败了,难道这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统安之战的教训非常惨痛,这足以说明强攻喀罗川的确不是个好办法。”侯概说话了,“今日这一仗虽然关系到我们的生死存亡,但我们不能因此保守,因此就采用稳步推进的办法。这些办法童贯和西北军都试过了,都不行,那我们自然就要改变计策。我同意南北夹击之策。”
“我也觉得这个办法不错。”张高儿阴冷的声音从角落里悄然响起,“今天西北的形势和前几年不一样了。现在党项人的军队折损过半,国力也大不如前,我们不管在兵力上还是在国力上,都远远超过了西夏。此次我们发动西征,党项人为了确保退路,肯定要重兵驻防喀罗川。我们如果强攻喀罗川,等于把攻击意图全部暴露了,喀罗川会有一场血战,即使我们拿下来了,也是损失惨重,那么哪来的更多兵力攻打河西?河西拿不下来,就算攻占了贺兰山,西北也没有安宁的日子。”
李虎沉思良久,抬头望向姚平仲,“仁多泉城已经失守,我们攻打仁多泉城势必暴露攻击意图。宣化府的甘肃军司距离西凉府不过三百余里,不等我们攻克仁多泉城,西凉府的防守力量就已经得到了增强。我们拿得下西凉府吗?”
姚平仲没有说话。他详细述说童贯三次西征和刘法三次攻打喀罗川就是想告诉李虎,正面强攻没有胜算,南北夹击尚有一线希望,两个计策都不算好,如何定夺,那就是李虎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