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 s私 文件时出错
判不能就这样破裂,李虎坐拥燕京,手握主动权,投)t投金则金强,虽然他实力有限,夹在宋金之间,又遭到西夏人的攻击,但他不管投向哪一方,都将直接决定北方形势的发展……
对于大宋来说,上上下下其实有个共识,就是不论用多大的代价,都要先把幽燕拿到手,从而确保河北和中原的安全,但李虎既然背信弃义霸占了幽燕,大宋想把它拿回来就很难,因此汴京才有了个迫不得已的主意,实在没办法的情况下请女真人帮忙。
李虎的存在严重威胁到女真人统一北方,女真人若想消灭李虎,必须得到大宋人的帮助,试想李虎有大宋人做靠山,金国想消灭他太难了,所以两国有联手合作的基础,因此,如果大宋提出以联手消灭李虎为条件来换取幽燕,女真人肯定会答应,大宋无非付出一些高昂的代价而已。
有了这个最后的致命一刀,大宋对谈判抱有很大的信心,认为李虎会屈服,谁知李虎一句话就把他们的信心打没了。
你把老子逼急了,老子干脆投奔女真人,和女真人一起打你。这要是成为事实,当年的石敬之祸必定重演,李虎在女真人的帮助下直杀中原,而女真人则统一北方,将来大宋必定和金国陷入连年苦战。
王安中和折彦直厚着脸皮,没有拂袖而去,而黄涉、柴云则出来唱红脸,居中调停。
“这件事的确是你们不对。”黄涉忿然说道,“我们遵从约定,攻克了居庸关,打到了燕京城下,但你们的军队却不战而溃,一夜之间逃回白沟,你让我们怎么办?再退回居庸关?现在童贯和蔡攸为了隐瞒自己的罪责,倒打一耙,说我们和辽军联手打你们,说我们背信弃义霸占幽燕,这种颠倒黑白的无耻行径实在让人无法忍受。”
“我们一再督请童贯北上进驻燕京,而且我们三番两次书奏汴京,请汴京督促童贯即刻北进,但童贯置之不理,汴京置若罔闻,没有给我们任何回复。”柴云生气地说道,“现在皇帝竟然听信童贯的一面之辞,说我们背信弃义,说我们是叛贼,这太过份了。”
这件事的来龙去脉,王安中和折彦直一清二楚。这件事就是他们干的,现在为了达到目的,他们必须小心谨慎,既要激怒李虎,让事情变得更复杂,又要确保李虎不会背弃大宋而去,这个“度”的把握非常非常重要,稍有差池,那就前功尽弃了。
“你们需要什么条件才把幽燕还给大宋?”王安中问道。
“首先,汴京要诏告天下,给汉王收复燕云十六州的盖世功勋。”黄涉马上说道,“其次,还汉王以清白,汴京必须严惩童贯和蔡攸,把他们陷害汉王的罪责公布于众。其三,我们为收复幽燕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现今我大军在燕云两个战场作战,大同岌岌可危,幽燕旦夕不保,大宋必须马上给予我们援助,汴京必须马上给虎烈府以补偿,否则我们即刻撤出幽燕,把幽燕拱手交给女真人。其四,这件事给我们一个深刻的教训,大宋不相信我们,汴京视我们为蕃虏,我们时刻处在生存危机当中,所以,我们要增强自己的实力以自保,汉王的藩镇要拓展,燕云从此以后就是汉王的藩镇,汉王的子子孙孙世代继承。”
王安中和折彦直勃然大怒。说了半天。都是大宋地不对。大宋不但要承担所有地责任。还要在家门口养一头大老虎。你做梦去吧。
两人拒绝再谈。急速返回雄州。急奏汴京。
童贯听到李虎地要求。知道自己深陷危机。这次要使出浑身解数自救了。否则必定会被汴京和李虎联手击杀。
很明显。大宋军队无法击败李虎。他也不可能再去打燕京。那是自寻死路。死得更快。而汴京被李虎逼得无路可走。最后也只有答应李虎地条件。这时候汴京地王、梁师成等人为了确保自身利益。必定倒戈一击。把所有地罪责都推给童贯。也就是说。明明这件事不是童贯做地。也要硬栽赃给童贯。让他身败名裂。
这一手太毒了。这个坑挖得太深了。汴京地对手没有实力也没有胆子敢挖这样地坑。稍有不慎将给大宋带来灭顶之祸。所以童贯可以断定。挖坑地人不但是汴京地对手。还有李虎。而李虎什么时候成了挖坑地人?无疑。折家和李虎地联姻是这场阴谋地开始。
童贯想通了,但太迟了,他现在失去了皇帝的信任,他自救的唯一办法就是再次到燕京去,再次和李虎谈判。
十一月二十五日,童贯在呼啸的寒风中,悄悄到达燕京。
李虎到城外迎接,看到童贯的苍苍白发,他忽然有一种兔死狐悲的凄凉感觉。
二十年来,童贯虽然权势显赫,但他大部分时间都在西北鏖战,他在熙河收复了大片领土,在横山
立了防御优势,然后又用十年时间筹划和实施北伐策宋来说,他应该是一位功臣,就算他在西北屡有败绩,在北伐最后一刻功亏一篑,但他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然而,汴京的对手却对他恨之入骨,誓死要把他推翻,这对童贯来说,公平吗?如果他不是内侍,没有得到皇帝的信任,他能在西北做出功绩,能主持北伐大计吗?当然不能,童贯正是因为他的内侍身份才能在大宋做出一些成绩,但正是因为他这个身份,他的对手非常多,汴京的文臣、西北的武将都想推翻他。
这是一个悲哀,大宋的悲哀。
自元佑党人案之后,蔡京为相,新党人士得到重用,大力推行新政,但文士之间的血腥争斗让文士之间缺乏信任,君臣之间也缺乏信任,于是皇帝开始重用内侍,让童贯到西北主持军事。皇帝和童贯之间的信任基础让西北战事有了很大的战果,这也是十年前北伐大计产生的重要原因。如果大宋在西北没有取得防御上的绝对优势,大宋不可能去筹划北伐。这其中,童贯居功至伟。
任何一件事都有利弊,都有矛盾的两方面,如果强调有利的一面,那就是功绩,反之,则是罪责。皇帝看到童贯有利于大宋的一面,认为童贯有功绩,而童贯的对手却无限放大童贯不利于大宋的一面,于是童贯就是个必须铲除的奸佞。
今天,汴京的某些“高人”把聪明才智发挥到了极致,利用李虎这个汉贼去铲除童贯这个奸贼,。就现在的幽燕局势而言,李虎也罢,童贯也罢,都是汴京某些人手上的棋子,先利用李虎推翻童贯,然后再利用女真人击杀李虎。从现实来看,他们胜券在握,但这个胜利取得的代价有多大,将对大宋的未来产生怎样的影响,这些人不愿去考虑,或许他们根本不屑于考虑,因为在他们看来,他们的实力足够强大,无坚不摧。
筵席上,童贯闭口不谈形势,而是说些不着边际的东西,比如花冈石是由何人发起的,比如苏州应奉局是如何成立的,比如自己到了江南后力谏皇帝取消了花冈石和应奉局,但今年五月,朝廷又恢复了花冈石和应奉局,这其中牵涉到激烈的利益之争和权势之争,自己在其中显然扮演了一个被人痛恨的角色,包括皇帝都因为这件事而怨恨自己。
童贯神态很平静,说话的时候也没有任何情绪上的波动,就象说一件和他自己没有任何瓜葛的事,但言辞之间透漏出来的苦涩和无奈让人深切感受到这位老人心里的痛苦。
李虎和他没有仇怨,黄涉和柴云等人和他也没有利益上的冲突,虎烈府被卷进汴京的皇统之争,被卷进汴京权势斗争的漩涡,纯粹是身不由己,所以此刻看到童贯头上的白发和脸上的皱纹,听到他心里的怨懑,不禁对他产生了同情和怜悯。不出意外的话,这位忠诚于大宋和大宋皇帝,二十年来为大宋殚精竭虑浴血奋战的老人将被推翻,被做为大宋的奸佞而载入史册,这的的确确不公平,非常的不公平。
“太师,我在汴京的时候,曾听说当年你之所以和蔡相反目成仇,把他赶出朝堂,是因为蔡相嫉妒你的功绩,劝谏皇帝不要封赏你,阻挠皇帝赐封你为开封仪同三司。”黄涉说道,“这个传言是真的吗?”
这话问得未免唐突,但黄涉直接把矛头引向蔡京,童贯不好不解释。他笑了笑,说道:“开封仪同三司是大宋的最高勋职,非功勋卓着者不能封赏,但在本朝,获此勋职的大臣很多,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不少,蔡相有必要为此得罪我吗?”
黄涉当然知道这种传言纯粹是欺瞒老百姓的谎话,他想知道原因。
童贯犹豫了片刻,决定说出来,或许对此趟燕京之行有帮助。“我在西北主持兵事,直接听命于官家,事实上等于绕开了东西两府,权力非常大。这违法了宋制,威胁到了东西两府的权力,打破了皇帝和东西两府的权力制衡,于是矛盾不可避免地爆发了。”童贯摇了摇头,“如果没有皇帝的授权和默许,没有皇帝的推波助澜,我根本没有实力把蔡相赶出朝堂。”
李虎和黄涉等人恍然大悟,原来如此,怪不得童贯和蔡京斗了十几年,两人不但没有任何损失,反而权势越来越大了,原来这都是皇帝的功劳。皇帝觉得蔡京妨碍了自己,于是让童贯去对付他,哪一天他又觉得童贯不听话了,于是又让蔡京去打压童贯。去年蔡京下台,肯定是皇帝觉得这个老家伙碍手碍脚了。现在童贯不听话,皇帝又想把童贯踢开,这才是汴京那帮人可以成功实施计策的重要原因。
**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