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 s私 文件时出错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难道大宋知道契丹人丢了中京?他们也从海上盟约推测到女真人要打西京?
女真人打大漠,打西京,最大的对手是义军,为此,女真人可能从古北口和松亭关撤军,同时也不打兴中府,只用少数兵力保持对大灵河一线的威胁,以此来减轻辽人承受的重压,继而让耶律淳腾出更多兵力来抵御宋军,宋军攻击一旦受阻,义军就要东进幽燕,会同宋军联手攻击,如此一来,西京空虚,大草原和西京随即就成了女真人的猎物。。。\\
如果大宋正确估计到了未来形势的发展,马扩和他到大同来很可能就要重新商议攻击之策,也就是说,大宋为了确保山后九州的安全,可能已经在藩镇之策上做出了让步。
双方再次坐下谈判。马扩拿出了皇帝的诏书。
果然正如李虎所推测,大宋皇帝答应了李虎的要求,以五年为期限,五年后,云中路将全面实行大宋的政策。
不过,有一点他推测错了,大宋人并不知道契丹人已经丢失了中京,之所以主动做出退让,都是因为大宋内部,甚至包括北伐军队的各部主帅,都在北伐问题上存在着巨大分歧,北伐越是临近,矛盾越是不可调和,这种矛盾在北伐开始之后有可能来一次大爆发,而这种爆发的结果可能会直接导致北伐失败。他妈的**
大宋皇帝和北伐军统帅童贯为此忧心忡忡,这也是他们至今还没有确定进攻日期的重要原因,于是,他们无奈之下做出了一个决定,以答应李虎的藩镇要求为条件。督促李虎出兵攻击幽燕,先让李虎打,等到李虎和契丹人两败俱伤了,宋军再开始攻击,如此不费吹灰之力,轻松拿下幽燕。
这个计策有两个不确定的因素,而且这两个不确定因素对大宋都不利,一个是李虎攻克了燕京。全取了燕云,一个是李虎在燕京城下损失惨重,最后因为实力不济,让女真人抢去了西京。
李虎全取燕云,实力大增,藩镇之祸指日可待。以李虎的藩镇要求来看,即使大宋没有削藩之心,李虎也有南下寇掠中原之意。当初大宋皇帝不让李虎进攻幽燕,原因正在如此,他必须让宋军拿到幽燕继而遏制李虎实力地发展。\\\^^^^但现在朝廷对北伐不坚决,北伐军也没有进攻的强烈**,临阵换帅更是兵家大忌,这种情况下。大宋皇帝不敢指望北伐军了,又把希望寄托在李虎身上,不过他又害怕李虎全取燕云,养虎为患,所以左右为难,患得患失。
以童贯、王黼等主战大臣为首的宰执们经过仔细商议后,告诉皇帝,可以请女真人帮忙。按照海上之盟的约定。宋军打西京、燕京,金军打中京,但现在西京被李虎夺去了。大宋又害怕李虎将来祸乱中原,那不如请女真人乘着李虎和契丹人在燕京激战的时候,出兵抄掠其后路,把西京拿下。李虎打下西京后就放弃了辽西,目的是以代北为根基生存发展,由此可以想象大同对李虎和辽东义军的重要性,这时李虎若听说金军攻打大同,必定从幽燕撤军,和女真人展开激战。如此一来,宋军不费吹灰之力。既能乘着辽军奄奄一息之际拿下了燕京。又能利用女真人重创甚至消灭李虎。如果一切顺利的话,那时宋军已经在河北集结更多地军队。^^^^宋军可以乘机西进,再把伤痕累累的金军赶出大同,收复山后九州。
这个计策好,解决了所有的难题,可以把三个对手一次性解决掉,可谓一石三鸟,一箭三雕,绝妙好计。
既然算定李虎要完蛋了,那答应李虎的藩镇要求就是一件无所谓的事,反正他和辽东义军马上就要成为大宋收复故土的牺牲品,在他临死之前,在他最后疯狂之前,给他一些甜头,把他哄得团团转,对大宋而言乃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马扩闻讯大惊,极力劝谏,此计纯粹是一厢情愿,几位宰执们坐在家里凭空臆想,根本不了解辽东形势,也不知道李虎的厉害,“假若答应李虎的藩镇要求,将来势必尾大不掉,藩镇之祸旦夕可至。”
皇帝和一帮宰执们此刻都沉浸在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收复故土铲除忧患的梦幻当中,哪里听得进去?对马扩的劝谏更是嗤之以鼻,认为他毛头小子一个,就知道瞎胡闹,懂个屁啊。上次叫他到大同宣旨,赐封李虎为王,结果他小子竟然擅自作主,把赐封圣旨又带回来了,简直无法无天。
皇帝也很生气,郑重警告马扩,不要违抗自己地命令。马扩也来气了,既然你认为我不能胜任,那我就不干了,我要去北伐军,我要去前线打仗。皇帝一听,火气更大了,你小子不得了了,我说你两句你就要拿翘撂挑子,你威胁我啊?皇帝当即下令,你去童贯的宣抚使司做个参军事吧,既然你要打仗,要为大宋冲锋陷阵,那你就去吧,不要再回京了,不过去宣抚司就职之前,你先到大同去一趟,任务是宣旨,把上次没有做完的事做完了,然后滚到北伐军里打仗去吧。
马扩怒气冲天地出了汴京,而赵良嗣却奉旨急赴黄龙府。
李虎看完皇帝的手诏,当即明白了宇文虚中地意思,勃然大怒,狗娘养的东西,你以为老子是白痴啊?你算计我,我还要算计你呢。
“我的大军正在陆续抵达石门关、居庸关和紫金关各道关隘。”李虎一口就答应了,“请问,哪一天发动攻击?”
李虎答应得非常快,非常爽快,这让马扩头皮发麻,暗自惊惧。===以他对李虎的了解,李虎肯定识破了大宋的计谋,接下来他就要想办法尽量化解对义军不利的事,而对义军有利的事,他势必牢牢把握住,并把它迅速转化为最大利益。官家啊,你怎能听王黼那帮人的话?他们天天待在汴京,纸上谈兵,知道个屁啊,大宋是你地江山,是你的国祚,你怎能如此糟踏?你要知道这世上没有笨蛋,更没有不劳而获的便宜事,你听那帮混蛋地话,等于是自取其祸啊,这下大宋十有八九要倒霉了,中原百姓又要遭殃了。
“我不知道。”马扩脸上的表情很无奈,无奈中夹杂着一丝愤怒,“我不回汴京了,我直接去河北,到宣抚司就职,这是我最后一次代表官家出使,以后你就看不到我了。”
李虎愣住了,和董小丑、罗青汉等人互相看看,非常惊讶。一直以来,大宋和辽东义军之间的联系主要靠马扩,尤其现在这个时候,马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谁知大宋皇帝竟然在这个关键时刻把马扩赶出了汴京,这太不可思议了。
“为什么?”李虎问道,“陛下难道不知道眼前的形势?”马扩苦笑摇手,“我是西北军的人,我要去打仗。”接着话题一转,说到了宣旨的事,“这次不一样了,我不但带来了圣旨,还带来了汉王的印绶,所以你要在一个正式场合下接受拜封。”
正式接受拜封等于公开投宋,等于向天下宣告李虎和辽东义军投奔大宋了,以后李虎就是大宋的藩王,辽东义军就是大宋的军队了。
李虎断然拒绝。理由很简单,辽东义军地内部很复杂,有些人愿意投奔大宋,有些人未必愿意,比如这次撤出辽西,就有很多人拒绝跟随,由此推及,李虎突然公开宣称投靠了大宋,必将在义军内部引起极大震动,甚至引发分裂和内乱。这些年来,李虎投奔大宋地事在义军是绝对机密,知道的人非常少,虽然李虎曾在重要场合告诉义军将帅们,义军在发展过程中要投奔大宋以获得壮大地机会,但那仅仅是应对未来的一种策略,而这个策略从付诸实施到实现,需要时间,更需要恰当的时机,否则后果难料。
马扩瞪着李虎,怒不可遏,恨不得把他吃了。
李虎先是向大宋要藩属国地位,现在大宋把藩属国地位给他了,他倒好,竟然连个大宋的旗子都不举,这算什么?这也叫投奔大宋?你骗谁啊?你把我们大宋当什么?你把我们大宋皇帝置于何地?就凭你现在这个态度,这种做法,你如何取得大宋的信任,大宋怎么相信你的忠诚?
李虎理都不理他,向他伸出大手,“把圣旨和印绶给我。”
“这是封王的圣旨,这是汉王的印绶,我怎能随随便便给你?”马扩怒声叫道,“你这样野蛮无礼,是对我们大宋和大宋皇帝的侮辱。”
李虎冷笑,冲着身后的王大忠招招手。王大忠心领神会,带着人就冲向了馆驿,你不给,老子就明抢。
马扩气得破口大骂,但这是李虎的地盘,他又能怎样?徒呼奈何。这令他想起了当年黑山突围途中,李虎用自己老爹相性命夺走诏书的事,由此想到将来,马扩不寒而栗,以李虎的狡诈和残忍,大宋那帮昏庸无能的君臣根本不是他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