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
谢三宾以一百五十万两银子的高价,将辽东复州盐场“卖”给了两淮商人。
卖字之所以打引号,是因为并非真的卖了。
而是卖出去一段时间。
换言之,将盐场承包给了盐商。
时间一到,盐场的经营权又会回到朝廷手中。
这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产物,谢三宾顶着弹劾和骂名将此事办妥。
一天后,两淮盐商将银子送到了户部。
户部立刻拟定公文,并会同兵部一起上书请求出兵朝鲜。
出兵朝鲜的事太大了。
此举瞬间在朝堂和京师引起了轩然大波。
有人支持,有人反对。
“必须出兵朝鲜!斩草除根,否则祸患无穷!”
“建奴已经逃到了朝鲜,完全可全可以让朝鲜人对付建奴,如果不行再起兵剿灭!”
“朝鲜人早就成了建奴的走狗,岂会对付建奴?”
“朝鲜人屡次遣使进京要求归附咱们大明,这还不能说明什么吗?”
“就算朝鲜人愿意对付建奴,可他们根本不是建奴的对手,否则也不会把咸镜道借给建奴复国!”
“还没打呢你怎么就知道朝鲜人不是建奴的对手?”
“不用打也知道朝鲜兵不堪一击!”
朝堂和民间议论的时候。
一些聪明人则嗅到了商机,开始整合商队,准备通过贩运粮草挣钱。
可是朝堂和民间的意见左右不了崇祯的意见。
接到内阁和兵部的奏疏后,司礼监按照崇祯的意思当天就在奏疏上批了红。
消息传出,整个京师再次震动。
官员们议论纷纷,百姓们愉快吃瓜,商人们则立刻动用各种关系,想办法让自己的商队参与运输粮草辎重。
四月十二,消息传到辽东。
平辽之后为了节省运粮成本,缓解后勤压力,同时防止建奴去而复返。
平辽大军主力分别驻守在不同地方。
黄得功率领本部兵马驻守在沈阳。
刘肇基率领本部兵马驻守在赫图阿拉城。
李定国驻守在鸭绿江西岸的长甸堡和镇江堡一带。
李宪忠也驻守在鸭绿江西岸,他在李定国北面的建州左卫一带。
两人时不时地向朝鲜派出小股兵马,袭扰建奴的同时招降建奴士兵。
在这种策略的帮助下,他们招降了大量建奴降兵。
里面既有女真人,也有蒙古人和复降的明军。
水师也分兵驻守在辽南和山东的登州、莱州。
黄得功接到消息后先是愣了一会,然后嚎啕大哭起来。
旁边的众人被吓了一跳,立刻凑上前询问:“怎么了大人?是出什么事了吗?”
“大人您先把话说清楚再哭不迟!”
“大人,大人!”
在众人一声声的呼唤中,黄得功停止哭泣。
副将翁之琪问:“大人,您这是?”
黄得功伸手擦干泪眼,突然哈哈大笑起来:“诸位,刚才太激动了,以至于哭了出来。”
他摸着手里的公文,沉声说道:“知道这里面是什么吗?”
“不知道。”
“请大人赐教。”
黄得功悠悠说道:“这里面是机会。”
“机会?”
“对,名垂青史的机会!当年壬辰倭乱时,李如松将军率兵入朝大胜而归,名垂青史!今日朝廷命咱们入朝剿灭建奴,亦能名垂青史!”
众人听闻,也跟着欢呼雀跃起来。
“好啊,太好了!”
“末将愿当先锋!”
“我也愿当!”
“都别抢,先锋是我的。”
黄得功大手一挥:“都住口,我要亲为先锋,率兵入朝。”
......
黄得功并非真的要亲自担任先锋,而是用这种方式鼓舞士气。
在激起众人的战斗欲望后。
黄得功没有立刻下令出发,而是迈步来到了定王朱慈炯的房间外。
朱慈炯亲自打开房门,将黄得功让进房间。
“黄总督有事?”朱慈炯问。
“有事,”黄得功说话时从怀里拿出了朝廷的旨意。
朱慈炯看完后怔了怔:“入辽作战?这也太突然了吧?之前一点迹象也没有!”
“这是朝廷的意思,咱们只能遵守。”
朱慈炯认真说道:“你是平辽总督,又有朝廷的圣旨,直接下令出兵就行,不必找我商议,我也没有意见!
黄得功走到门口打开房门向外观察了一会,确定没人后才关闭房门对着朱慈炯低声说道:“我不是来和殿下商议的,而是想问殿下一件事。”
“何事?”
“与陛下有关。”
朱慈炯站起身来回走了几步,停下后问道:“说吧,你想问什么?”
“请问殿下最近可与陛下有书信往来?”
“你问这个作甚?”
“我想通过殿下了解陛下的情况!陛下许久未曾上朝,京师局势本就动荡不安,现在有传出太子殿下要起兵勤王的消息。情况如果真如太子所说的那样,我等身为臣子当在第一时间进京勤王。”
朱慈炯沉默些许,回答道:“陛下一切安好。”
“殿下可有证据?”
“有些话我不能说,但可以保证陛下绝对没事。”
这次轮到黄得功沉默了。
他沉默一会后问:“如果陛下没事,那太子所谓的勤王岂不是变成了...”
“慎言!”朱慈炯打断了黄得功的话,“父皇嘱咐过,让我待在辽东管好自己就行,不必多管闲事。”
黄得功再次沉默。
他顶着朱慈炯的眼睛看了好一会,确定没有什么端倪后才长舒一口气。
对他来说,谁也没有崇祯的命重要。
黄得功起身说道:“为了入朝作战,朝廷准备了百万两白银,最迟一个月就能送到辽东,一同送来的还有军需粮草。朝廷旨意上要求咱们拿到银子犒赏三军后,立刻入朝作战。”
“为了不耽误时间,咱们要立刻拔营起寨,先与刘肇基合兵,然后抵达鸭绿江畔与李宪忠和李定国汇合。”
朱慈炯点头:“好,我这就收拾。”
“不,”黄得功摇头:“殿下要留在沈阳,确保我军后勤不会出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