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常公以为如何?”
曹叡又转向了钟繇,询问一下这只老狐狸的意思,如今内阁之中,两票已经支持曹叡,还有个曹洪根本不用想,钟繇即便再反对也没有任何益处,除了彰显自己的刚直之名。
可钟繇是刚直的人么?钟繇是一个为了保存自己家族可以不择手段的人,而且在这时候支持王朗,无疑会让陈群也记恨上自己,自己就不去掺和这些事情了。
反正这次科举排名靠前的人都姓王,至于是哪里的王,重要么?
面对曹叡的询问,钟繇绝对不想支持王朗,可也不想得罪任何人。
“陛下英明,臣听陛下决断。”
果然,是一个两不得罪的回答。
“大将军,你呢?”
“我对这些文绉绉的东西不懂,陛下说什么便是什么。”
曹洪根本不感兴趣,因为武举的排名已经出来了。
“既然如此,那朕就说了,谯周到第二名,至于陈泰,考虑到后续可能发生的情况,就名列第二十一位。陈爱卿,今日你回去之后,和陈泰好好的开导开导。”
“臣遵旨。”
“陛下英明。”
陈群立刻应下。其余人则对曹叡的决定表示服从。
“长文,先恭喜了。”
等着议事结束,夏侯信第一个站出来,对陈群表示恭贺。
陈群则是谦虚的回应着,众人都知道,有了曹叡的保证,颍川陈氏,至少陈群这一支,稳了。
“不敢,不敢。”
————————
“我儿以为如何?”
陈群回到了家里,立即就召了陈泰过来,将曹叡的决定说了出来。
“陛下能够如此考量,显然是经过考虑的,儿子愿意服从陛下的安排。”
陈泰起初的时候不服,可是在陈群将整个事情全部都说清楚了之后,陈泰就知道,如今的局面,他同意也得同意,不同意也得同意,若是自己敢挑衅,眼前曹叡不会拿陈家如何,可是不能保证日后会不会采取动作。
“我儿,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儿的这番功夫还是差了许多,还当继续努力才是。”
陈群见如此,不由得多说了两句。
“你可知,今日内阁议事散了之后,车骑将军对我说了一句话。”
“嗯?不知车骑将军说了什么?”
“太祖武皇帝的《十二月己亥令》。”
“什么?”
陈泰对于曹操还是极为崇拜的,文治武功,诗词歌赋,曹操都是当时翘楚。
陈泰听完之后,立刻朝着陈群一礼,然后匆匆的赶回自己的书房,将曹操的诗集翻了出来,迅速地翻到《十二月己亥令》这一篇。
“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
“......然欲孤便尔委捐所典兵众以还执事,归就武平侯国,实不可也。何者?诚恐己离兵为人所祸也。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
“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
陈泰将《十二月己亥令》读了一遍,在读到这一句的时候,却反复咀嚼了起来。
“父亲是让我见好就收啊,免得自己因为一时追逐虚妄的名次,而忽视了陛下的许诺。”
陈泰又反过来思考曹叡这些年的施政和处事,至少曹叡答应的事情基本上都能够兑现,自己如今用一个科举的虚名,却换来自己的前途保障,还有陈家的荣华富贵,这绝对是划算的买卖。
想明白了的陈泰立刻就拿着曹操的诗集,跑去找陈群。
“我儿想明白了?”
陈群看着陈泰的样子,就知道自己儿子已经想通了。
“我儿,当务实也。可接下来,若是洛阳城中的这些人质疑,我儿又当如何应对?”
陈群又抛出了另外一个问题。
“儿当以发挥失常为由,堵了这些人的口舌。”
陈泰将自己的打算说完。
————————
放榜的日子终于到来,王朗没能在内阁会议上将最后的结果扳回来,自然不可能将这些内幕说出去,若是这些事情一旦泄露,那么第一个怀疑的对象就会是王朗自己,所以王朗也不愿意将这些事情泄露出去。
放榜的日子到了,文武两榜之前,人山人海,相对于文榜,武榜之前的人就少了许多,许多人更是在第一时间就被军队中拉走了,担任一个什长,或者是百人将的副将,又或者是根据个人的特长,被招入禁军中得个位置。
对于这种实实在在的好处,许多人都纷纷接受,毕竟许多人的家中并不富裕,能够有这样的机会,当然要好好把握住,至于以后,那就以后再说吧。
若是上天垂青,命运之轮转向了自己,那么自己也能够让家人和族人过得更好一些。
这便是许多普通人的归宿,在掌握了一门技术,或者武力之后,凭借着一身的本事,尽可能的卖一个好价钱。
“什么?一个偏僻之地来的庶民,居然能够名列第二?”
“就是,我还听说了,这人还不打算在我大魏任职,要跑回益州那个山窝窝里去。”
“这等人,怎么能够名列第二?”
“内幕,绝对是有内幕。”
“我们要查阅试卷。”
“对,我们要查阅试卷。”
所有的情绪都汇聚成一个目标,查阅试卷,那些榜上无名的士子心中更是不服气,越来越多的人汇聚在一起。
陈泰看着榜上自己的名次,在看看身边其他人群情汹汹,心里知道自己算是躲过了这次的风波,一旦自己的卷子被摊开来,则下一步自己也将被卷进去。
即便自己的名次得到了提升,可是之前的努力也就全部白费了。
默默的离开了人群,陈泰回到了自己的家中,就连平日里的几个好友招呼也不理会。
“唉,别怪他,玄伯本来是洛阳才子翘楚,可结果却排到了二十开外,心中必然不会高兴。
“可不能这么说,好歹也是上榜了。”
“你想想,玄伯是多高傲的人啊。”
“行吧,今日我们也不去酒楼了,直接回家,等到游街结束之后,我等再提些礼物,前去安慰一番。”
“也只能如此了。”
游街开始,谯周如同做梦一般的在游街的队伍中,骑着高头大马,还有披红挂彩,如同在梦中一般。
自己的才学,居然能够名列第二。
————————
曹叡对于这次士子的要求阅卷,压根就没有同意,而是想着办法如何才能够解决这些士子的闹事。
“诸公,且说说看,这些落榜士子,为何如此群情汹汹,想要阅卷,朕就一定要公开阅卷么?”
大朝会上,曹叡已经料到了有人会反对,可还是按照惯例,准备在游街结束之后,再召见他们。
至于说公开试卷,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一旦公开试卷,万一闹出了什么其他的事情,那么自己的谋划可能就会暴露。
“这,臣以为,还是公开阅卷的好,这样一来,既显得朝廷公正,也能够堵住这些士子之口。”
有的人就是如此,打着公平、正义的口号,显示自己的风骨。
对于这种人,曹叡根本就不理会,可是偏偏就有人还附和这人,站出来要求曹叡公开阅卷。
“阅卷之事,臣以为不必,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无非是个人觉得自己的文章不比别人差罢了,何况他们要求阅卷的原因,怕是不在于自己榜上无名,而是恼恨有人抢了本属于自己的名额罢了。”
“咳咳,开考之前,洛阳就有了几次冲突,这北地士子多有瞧不起南方来的,士子如此南北割裂,对天下一统怕是不利。他们觉得一个益州偏鄙之地来的人,居然能够位列第二,心中更是不服。此等人,怕非君子也,即便是中了科举,出仕为官,也会因为心性修为不足,最后祸乱百姓,累及家族。”
说到这里,夏侯信觉得有些累了,想要歇一歇。可这些话只说到一半,就立刻将这些人闹事的根本原因说了出来,那几个想要公开阅卷的官员,也讷讷不敢言。
“何况,公开阅卷就一定是好的么?每个人评判的标准不一样,到底是文章华丽胜出,还是以于国于民有利胜出?与其在这里不停的争执,要求公开阅卷,不如早早回家,潜心耕读。不然,到时候我大魏一统天下,这益州所有的士子都需要参加科考,这江东的士子也要参加科考,到时候参加科考的人更多,竞争的人也会更多。”
曹叡一听就觉得这话有理。
“来人,去将车骑将军的话告诉那些闹事的士子,就说是朕说的,读书文章比不过别人,当潜心学文才是,如此闹事,非君子所为。”
自然有内侍匆匆而去,至于这些话能不能起到效果,那就不知道了,不过个人的文章水平到底有多少,有些人心中自己清楚。
该举行的传胪宴照样举行。